秉持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语本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寡廉鲜耻”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夫[2]之士,闻[3],皆[4]而驰,荷兵而走,流汗[5],唯恐居后,触白刃,冒[6],义不反顾,[7],人怀怒心,如报[8]。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
[1]檄:古代用于征召、声讨等的官文书。音xí。
[2]边郡:边境附近的郡邑。
[3]烽举燧燔:烽火高举、燧烟点燃,即战争。烽,古代边防警报、求援用的烟火信号。燧,音suì,古代边防夜间报警的火炬。燔,音fán,炙烤、焚烧。
[4]摄弓:张弓搭矢作射击准备。
[5]相属:连续不断。
[6]流矢:飞箭。
[7]计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绝不回转。
[8]私雠:一己的私仇。雠,音chóu,仇怨。通“仇”。
“义无反顾”原作“义不反顾”。“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本著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bó)中的西南夷道。由于唐蒙征集民工过多,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使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发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诉巴蜀人民唐蒙的举动皆非皇上本意,并且恳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开发西南夷的行动。檄文中提到:边疆郡县的士兵,听到烽火高举、燧烟点燃的消息,都张弓待射,驰马进击;扛著兵器,奔向战场;汗流夹背,唯恐落后;即使身触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也从没想要回头。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著国家的危难,竭尽全力去履行臣民的义务。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于朝廷,将国家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后来此篇文告原文中的“义不反顾”演变成“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用来指本著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语义秉持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类别用在“勇往直前”的表述上。
①这位老兵纵横沙场数十年,保卫国家,义无反顾。
②国难当头,许多青年都义无反顾地加入军队,保家卫国。
③执法人员职责所在,打击犯罪必须义无反顾,不可畏缩不前!
④为了救亡图存,他不顾自身安全,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份危险的任务。
⑤在这民族危机存亡的时刻,许多热血青年义无反顾,纷纷投入反抗侵略者的行列。
同义“义无反顾”及“当仁不让”都有对于应做的事积极去做,不推辞的意思。
异义“义无反顾”侧重于毫不退缩;“当仁不让”侧重于主动承担。
义无反顾 | 当仁不让 | 例句 |
---|---|---|
✅ | ❌ | 为了救亡图存,他不顾自身安全,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份危险的任务。 |
❌ | ✅ | 小李工作积极认真,对于公司业务,他一向是当仁不让,从不推拖。 |
1,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心胸,统筹全局。但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
2,137 即使前路迢遥,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奔赴你。如果这是一个约定,我们会在永恒的时间河流之中打上照面,并彼此相认。安妮宝贝
3,相思扯动天幕,让星光铺成心路,银河阻止了脚步,但真情义无反顾,挥洒爱的絮语,把期盼的距离填补,不管风雨无数,只求与你相聚。七夕节,对你的倾诉还在继续,愿与你携手共把幸福。
4,奋然前行。这正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勇气。
5,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正在义无反顾地学习。
6,我们一定要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学义无反顾,坚韧不拔的完成自己的理想。
7,虽然前途凶险,矢如雨下,但是这些叛军还是义无反顾的顺着让开的道路向回奔走,他们不想既没有抢到钱财,又丢了性命。
8,虽然前途凶险,矢如雨下,但是这些叛军还是义无反顾的顺着让开的道路向回奔走,他们不想既没有抢到钱财,又丢了性命。
9,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危险的地质条件,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科考队伍,在科学研究中探索未知的奥秘。
10,施影一声娇呼,飞蛾般扑向云动宽广的怀抱,搂住这丰硕壮健的躯体,欣喜的眼泪瞬间打湿了他胸口的衣裳,颤抖着义无反顾地献上自己火热的双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