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贪污受贿,破坏法纪。※语或本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受赇枉法”
老夫[1],自从刘衙内[2]他两个孩儿去陈州[3],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奉圣人的命,著老夫再差一员正直的去陈州,结断此一桩公事,就敕赐势剑金牌,先斩后闻。
[1]范仲淹:公元 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吴县人,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卒谥文正。
[2]保举:古时由大臣奏请提升有特别技能、学识或功绩的人才,供朝廷任用,并为其作保,称为“保举”。
[3]开仓粜米:打开官仓,出售谷物,以平衡物价。粜,音tiào。
“贪赃枉法”原作“贪赃坏法”。赃,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贪赃枉法”表示为了贪图非分之财,而做出违法犯纪之事。过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为了收受贿赂,而破坏法律。古代的官员是社会上少数拥有地位和权力的人,如果他们品行不端,贪图不义之财,滥用国家给予他们的权力,自然会对百姓造成极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便是指刘衙内的两个儿子去陈州粜米,却贪图贿赂,中饱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丝毫没有尽到身为官员的责任。“贪赃枉法”后来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贪污受贿,破坏法纪。
语义指贪污受贿,败乱法纪。
类别用在“贪污违纪”的表述上。
①王经理贪赃枉法,挪用公款,终于被捕。
②像他这样公然贪赃枉法,实为法律所难容。
③像你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最后一定会东窗事发。
④公职人员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千万不可贪赃枉法。
⑤王镇长是个贪赃枉法的家伙,因此镇民都将他恨得咬牙切齿。
⑥这个官员凭借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终于被绳之以法。
1,那些掩耳盗铃,贪赃枉法的官员,迟早会作法自毙的。
2,他原想在账目上找岔子,安个“贪赃枉法”的罪名,名正言顺夺回厘金局,无奈李准账目滴水不漏。
3,古往今来,奢欲贪念与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往往是分不开的。
4,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5,像你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最后一定会东窗事发。
6,王经理贪赃枉法,挪用公款,终于被捕。
7,他身为法官,贪赃枉法,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8,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决不会轻易贪赃枉法的。
9,清廉自守、留芳后世;贪赃枉法、祸及子孙。
10,那些利欲薰心、贪赃枉法之徒,恨不得天天过节,好来个财源滚滚,他们迟早总有牢狱之灾,且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