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两袖清风”。见“两袖清风”(三)。01.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八・贤达高风》:“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源)02.《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可怜他半世为官,清风两袖,只因没有银两孝敬,致被罣误在内,大约至少也要得个革职处分。”
此处所列为“两袖清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高文秀,元代杂剧家,所作《遇上皇》这出杂剧共四折,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内容是叙述平民赵元在上京途中偶然替微服私访的宋太祖解围,因而免去延误送达文书被处死的命运,并当上了东京府尹。典源取的这一段是写喜好饮酒的赵元觉得,糯米酿的粗酒,比香醇的美酒还要好喝,喝了之后整个人清爽舒畅,瓶中还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酒香。“两袖清风”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就用来形容喝茶或饮酒后清爽舒畅的感觉。(二)元代陈基所作的〈次韵吴江道中〉诗,写到:“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诗中描述才刚出门,迎面而来的清风就灌入衣袖中,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他拄著手杖伴随月光漫步到长桥。“两袖清风”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就用来形容潇洒飘逸、超脱凡俗的样子。(三)“两袖清风”原作“清风两袖”。明代广泛流传一则关于于谦为官清廉的故事,内容是说于谦之前的河南官吏在回京城议事时,都会顺便带点绢帕、磨菇之类的地方特产,当作交际应酬的礼品。可是于谦在当河南巡抚时,每次回京城议事都不曾带任何珍贵的物品去馈赠权贵,借以拉拢关系,还写下一首〈入京〉诗说道:“那些地方特产本是供人民享用,只因官员强行搜括反使人们遭殃。回京时,我是什么也没带,只有『清风两袖』去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来道短说长。”后来“两袖清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作官廉洁,毫无贪赃枉法之事。
1,一片赤诚之心携清风两袖,三寸不烂之舌道四书五经,六尘不染无杂七杂八事,九州四海授仁义道德书,谢恩师十分谆谆教诲,祝节日万分欢乐开怀!
2,清风两袖垂鸿范气节凌霄振国魂作者:王家连海南netease。
3,清风两袖朝无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4,清风两袖朝前走,与时俱进创伟业。
5,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6,粉笔一支恩情长,清风两袖园丁忙,讲台三尺勤耕耘,育才四方满天涯,桃李五湖皆芬芳,飞花六月景色好,实心实意献给您,祝敬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7,秋雨一场助秋凉,清风两袖写文章。
8,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
9,清风两袖诲学子,洁身自好树风范。
10,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