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秋风过耳”。见“秋风过耳”条。
此处所列为“秋风过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汉代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记载,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贤能,于是他想将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吴王寿梦死后由诸樊代理国政,一年后,诸樊要季札遵照寿梦遗命即位,但季札举了子臧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国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诸樊只好将延陵封给季札。诸樊死后余祭即位,余祭又传位余昧,余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将王位传给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说:“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意思是,富贵对我来说,就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点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恋栈王位的心意。后来“秋风过耳”被用来比喻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1,(摘自12月6日《南方人物周刊》)但那是最后的疯狂,海市蜃楼如风过耳。
2,很显然,这两者的话都极不好听,受话者就是再超然,也难以如风过耳。
3,今天是焦点,几天或几十天之后就如风过耳,了无痕迹。
4,依我看,李敖之行如风过耳,并不一定会引发太大的文化互动。
5,比如说,任劳者任怨,不是让大家对埋怨如风过耳,不当回事,而是要积极地面对怨言,吸取其中的积极因素,却不受它的消极影响。
6,摘自12月6日《南方人物周刊》但那是最后的疯狂,海市蜃楼如风过耳。
7,美丽绚烂的晚霞把天空打扮得如风过耳。
8,看来我的话你是如风过耳了,根本就没记在心上,更不用说是改正了。
9,播放“禁止私搭乱建”的禁令,可这些对正干得起劲的工人而言如风过耳。
10,行业自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