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唐代酷吏来俊臣用周兴自己想的方法刑求他,要周兴进到以火烧热的大瓮里。#典出唐・张鷟《朝野佥载》。后用“请君入瓮”比喻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亦用于比喻使人陷入已设计好的圈套。
唐秋官侍郎[1],与[2]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3][4]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5],断死,放流岭南。所破人家,流者甚多,为雠家所杀。传曰:“多行无礼必自及。”信哉。
[1]周兴:?∼公元691,唐雍州长安人。少习法律。屡决制狱,深文周纳,妄杀数千人。武则天称帝,任尚书左丞,上疏请除李家宗正属籍。天授二年,被告谋反伏罪,谪岭南,在路上为仇人所杀。
[2]来俊臣:公元651∼697,唐万年雍州人。武后时为御史中丞,治告密之事,性情凶暴残忍。后以谋反伏诛。
[3]内状:朝廷来的公文。
[4]勘:审问。
[5]款伏:指老实的承认罪状。
另可参考:《新唐书・卷二○九・酷吏列传・周兴》、《资治通鉴・卷二○四・唐纪二○・则天后天授二年》
唐代武后称帝时,周兴和来俊臣同时担任审理讼案的司法官,都是当时有名的酷吏。天授年间,有人控告周兴有意谋反,于是武后下诏要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不知此事。来俊臣趁著和周兴一起吃饭时,问周兴道:“犯人不肯承认罪行时,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他们?”周兴说:“这容易,你拿一个大瓮,在四周升炭火将它烤热,命令犯人站在里面,还怕他们不俱实招供。”来俊臣听了,立即命人取来大瓮生火。等准备好,他站起来跟周兴说:“朝廷送来公文要我审问你,现在请你进入这个瓮中吧!”周兴吓得立刻跪在地上叩头,老实的招认罪行。后来“请君入瓮”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也用来比喻使人陷入已设计好的圈套。
㈠
语义比喻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类别用在“害人害己”的表述上。
①我看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来个请君入瓮之计了。
②上回我结婚被你老兄给闹惨了,今天天道循环,请君入瓮。
③他向来是耍诡计整人,想不到请君入瓮,落入自己所设圈套。
④巧的是这陷阱是他自己挖的,这下被推入后,真的是请君入瓮了。
⑤无故旷职一律记大过,这规矩是当初你自己订的,现在就请君入瓮吧!
⑥第一次进新房要学狗叫,这是你自己订的。来!请君入瓮!大伙洗耳恭听!
⑦当年他居心不良订此法,今天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给他来一个请君入瓮。
㈡
语义比喻使人陷入已设计好的圈套。
类别用在“设计害人”的表述上。
①我们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对方一来,就可请君入瓮了。
②对付这种小人,且让我施巧计,请君入瓮。
1,请君入瓮,让悲伤和忧虑暂时离去,与阳光般温暖的时光相伴,疏解内心的积郁与压抑。
2,对付这种小人,且让我施巧计,请君入瓮。
3,巧的是这陷阱是他自己挖的,这下被推入后,真的是请君入瓮了。
4,第次进新房要学狗叫,这是你自己订的。来!请君入瓮!大伙洗耳恭听!
5,请君入瓮,与无尽的书海相容,让知识的洪流淹没内心的迷茫,让智慧的火花点亮前行的路途。
6,无故旷职一律记大过,这规矩是当初你自己订的,现在就请君入瓮吧!
7,(21)上官云——赫赫有名的美女刑警队长,凭借精准的推理屡破奇案,一招请君入瓮再加循循善诱的谈话技巧更是令疑犯无所遁形,不打自招,威名远播。
8,(4)我看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来个请君入瓮之计了。
9,(16)当年他居心不良订此法,今天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给他来一个请君入瓮。
10,(15)结果,警方假装受骗,请君入瓮,趁交收时将骗徒当场就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