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了龙后,为其点上眼睛,龙便乘云飞去。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全体更加生动传神。#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四・秦始皇》。后亦用“画龙点睛”比喻做事能握要点,让整件事更加圆满。
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刻玉善画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诡怪群物之象。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皆铭其臆前,记以日月。工人以指画地,长百丈,直如绳墨。方寸之内,画以四渎、五岳、列国之图。 又画为龙凤, [2]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 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山泽之人云:“见二白虎,各无一目,相随而行。毛色相似,异于常见者。”至明年,西方献两白虎,各无一目,始皇发槛视之,疑是先所失者,乃刺杀之。检其胸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
[1]典故或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张僧繇》。
[2]骞翥:音qiān zhù,高飞。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张僧繇》
张僧繇,吴中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合,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晋代王嘉所编的《拾遗记》中,搜集了许多古代的奇闻异事,其中有一篇记载著秦始皇时发生的一件怪事。传说在始皇元年,有个小国献给秦始皇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无论是画画、雕刻都相当拿手。他雕出来的动物每只都栩栩如生,绘画工夫更是了得,随便一出手便是一幅壮丽的图画。他曾画了几只龙凤,每只都像真的在飞一样,十分传神。但是都没有点上眼睛,因为听说点了眼睛就会真地飞走了。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张僧繇曾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其中两条一经点睛后,雷电大作,龙具有了生命,破壁飞上天去。后来“画龙点睛”一语,就用来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得全体更加生动传神;后亦用来比喻做事能把握要点,让整件事更加圆满。
㈠
语义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全体更加生动传神。
类别用在“衬托出色”的表述上。
①好对联得配上好字,才能收画龙点睛之妙。
②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③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几个小故事,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④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得好。
⑤这幅画在主题旁边添了一朵荷花,不但没有画龙点睛的妙处,更觉画蛇添足了。
⑥只见老师提起笔在小华所画的马加了几笔,顿时整匹马显得精神奕奕,真是画龙点睛啊!
㈡
语义比喻做事能握要点,让整件事更加圆满。
类别用在“衬托出色”的表述上。
①这篇佳作配上如此佳题,有如画龙点睛。
②作文时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③你引了〈中山狼传〉来作为谈感恩的反例,颇收画龙点睛之效。
④他在这幅春樱图,题上“一片花飞,风飘万点”,适景适情,画龙点睛!
⑤你在他们的婚宴上,挂上一张他们儿时玩在一起的照片,真是有画龙点睛之妙。
⑥苏洵〈六国〉结尾“苟以天下大,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画龙点睛似的点明全文主旨。
⑦徐志摩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作结,真是画龙点睛的道出了全诗的精神。
形音睛,音jīng。眼睛。不可写作“晴”。
1,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了中心思想。
2,而且,用油画做居室的装饰,肯定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欣赏品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作为一名热爱中国文化和亚洲文化的香港设计师,他总能用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小摆设使空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大凡鸡汤大法能够画龙点睛的,要么是对自律性极强的自虐狂,如乔丹、科比,要么是对天赋好到无需自律一样可以碾压众生的不世之材,如奥尼尔。
5,一个好题目,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
6,利用季前的几个月来分析你的职业目标、简历和gpa;参加夏季班或者在工作中或业余活动中担当领导角色,对你的申请书有画龙点睛之妙。
7,大伯说,描眼珠是很重要的一步,描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8,他的这番话在他的演讲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9,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0,不同的装修风格,如果地板选择不恰当,不但不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还可能使您原本统一的整体风格被破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