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行动时,先屈后伸,故用以比喻暂时委屈蛰伏,等待将来伸展抱负。《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珪传》:“且我以权取贵,得我略行,何嫌其耻?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1,说了一夜,娘最后给你四个字,‘以屈求伸’,大丈夫者,能屈能伸,尺蠖之屈,以求其伸!
2,人处世有时应该像尺蠖之屈,为的是求伸。
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4,两人接连写对“尺蠖之屈“、“执舆”、“排奡”等词,又同时写错“淖溺”、“躔次”等题,一直打得难分难解。
5,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庄子
7,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