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词典
  • 词典
  • 字典
  • 成语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背邪向正的意思
bèi xié xiàng zhèng

背邪向正

  • 拼音

    bèi xié xiàng zhèng

  • 香港繁体字

  • 注音

    ㄅㄟˋ ㄒㄧㄝˊ ㄒㄧㄤˋ ㄓㄥˋ

  • 近义词

    改邪归正

  • 通用度

    7.23

  • 成语标签

    4字成语

成语背邪向正的意思
成语背邪向正的详细解释

【释义】

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改邪归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改邪归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汉时期,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汉代的九卿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东汉献帝时迁都于许,典章湮没,应劭于是缀集所闻,著成《汉官》(亦称《汉官仪》)一书,记述汉代典章制度及职官礼仪。应劭在提到“卿”这个官职时,认为它有彰显、光明之意,具有背弃邪道,趋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显国家的道德。后来“改邪归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改正错误的行为,返回正途。出现“改邪归正”的书证如《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望大王改邪归正,就有道而去无道,则邦国之幸。”

【书证】

  • 01.《北堂书钞・卷五三・设官部・诸卿揔》引应劭《汉官》:“卿,彰也,明也。言当背邪向正,彰有道德。”(源)
成语背邪向正的翻译
成语背邪向正的造句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