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导航

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2020-12

'【篇一】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于学生完成作文非常有必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有利于学生写出有价值,有成就感的作文。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倡导我们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只要稍作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或能写出成功的习作,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考,下笔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而那些"苦于"作文或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心中总有许多苦闷和忧愁,在他们的头脑中常常蒙着作文神秘的面纱。可恼自己作文水平提不高。究其根源,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缘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让别人看了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只有会说真话,肯于吐露心声的文章,写出的那些文字才能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且让人久久回味。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语文教育老前辈们都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常说:"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受到鼓舞,得到启迪。"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内容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真意,是衡量作文的一个重要尺度。每次作文时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写作的首要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1、倡导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359页)但是,由于作文训练脱离实际,没有表达的明确动机,表达的具体对象和表达的实际内容,就不免陷入虚假和空泛的误区。因为不是出自肺腑,文章是不会生动,自然,感人的。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生活中还应该多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例如当我们读到"小路热烈地奔向大路"这样的句子时,不应以简单的对错去判断,而应欣赏表达的独特性,鼓励诗意化语言的运用,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落到实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基础。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于是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就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因此,教师要把"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讲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存人自己的题材库,防止"材料用时方恨少"。

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饱满的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堂上的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在一次习作前,我说:"我最近想到大家的家里家访,大家一定会款待我的,我不需要什么,只要你们自己做一道菜就行。所以,大家今天回去先实践一下。"第二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把昨天的做菜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中,我尽量与学生多交流,因为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极其乐意地将为我做菜时的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又明了。因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达到真切地表达。

 总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 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二、培养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借助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特征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看清事物具体属性和总体属性,观察力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观察力为学生从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它好比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智慧之锁,培养观察的优良品质,能力和习惯。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事物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体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观察能力,又要培养艺术观察的能力;既要培养直接观察的能力又要培养间接观察的能力。一般观察能力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不要忽视对艺术观察能力的培养,艺术观察用情感体验来对事物进行阐释,在作文中表现为多视角,多纬度,多感官的运用,是一篇佳作的基本标准。间接观察比直接观察更理想化,规则化,复杂化。每一篇教材或作品,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一个缩影,自然的一个画面,都是作者对生活,社会,自然加工后的再创造。间接观察是生活的再现,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一些事物,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这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生活画面,如何让学生不错过这些画面,及时地捕捉住观察对象呢 

1、从兴趣点入手。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经常是津津乐道 ,就是上课了也还想再说一说,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一个字也不想提,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得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或物着手,起初可以不加限制,学生自由选观察的内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观察什么,但观察之后,必须把观察到的记下来。

2、多提醒。

首先提醒学生观察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对观察的事物要有一个数,观察什么 按什么顺序观察 其次提醒学生要细心。一个粗枝大叶的人是不会观察到细微之处的。观察前,就该有细心的心理准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用心看,仔细瞧,多动脑,把看到的都要记在大脑里;观察后,提醒学生要做好记录,对那些已经观察清楚的事物要及时写下来。这些都特别要给学生强调。

3、多引导。

一种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有目的地引导。教师根据教材的安排引导学生去观察,或者是教师发现了新鲜的物或景让学生多来看来说,然后再来写一写。如我们惠农新建了新区,我就试着让学生去观察广场的建筑物,然后全班一起来集中思考理清顺序,最后进行课余小练笔。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校园等。另一种是相机引导。这种是引起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生活熟视无睹的学生的观察兴趣。今天刚迟到的几个同学是什么表情 上学路上看到什么新鲜事 老师的穿着有什么变化 

4、多看多练。

多练才每能掌握方法,多练才能形成习惯。多练学生才能对这种方法加以熟练地运用,也是在反复地运用之后才形成了一种习惯。如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要写自己的新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

5、多展示。

多给学生观察后的展示机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只让他去观察,而不注重给以他展示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更别说用心去观察。比如我们来比比看,今天谁把校园的这盆菊花观察得最仔细。我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按座位交流你今天观察到的内容,并将此予以记录,同期末成绩进行总评。

可见,在良好的观察习惯中,写出的文章更生动形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写作就会变得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养成多阅读,常练笔的习惯

1、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视野总是有局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途径。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1)榜样示范。学生模仿能力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家长,同学的榜样示范,能产生极好的导向作用。在一个长年不订一份报,父母及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读书看报的环境中,就很难培养出有经常看书看报习惯的孩子来。因此,应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机,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经常把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同学看过的书在班上展览,共同欣赏他在书上留下的那些"笔墨",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班上边读书边做记号的同学也就越来越多了。当榜样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阅读实践行为,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良好习惯的雏形也就形成了。 

(2)具体指导。利用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看书时注意力要集中,能边看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答案;阅读时勤于动笔,写下自已的疑问,感想;善于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读书方法需要指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指导。培养学生养成通过剪报积累资料的习惯,就应该指导学生看到好的文章,最好马上剪下;如果暂时不能剪,就应该立即做上记号,到许可的时候,要记着把它剪下;如果是他人的报纸,应设法把所需要的材料复印下来。对剪下来的材料需按内容进行分类,以便用时能比较快地找到它们,以备再读。更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2、养成勤练笔的习惯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一个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而且容易产生教学与作文相脱离,形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的"两张片"情况。如果,在对每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课文适当进行作文小练笔,就能弥补这一不足。同时这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这一原则,施教过程中,因课文不同,进行的作文练笔的方式也相应不同。

四,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从学生写作文起,就应该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1、出示范例,学习模仿。

这种评改以教师为主要参与者,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修改。学生初学修改作文,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在明确了修改目标后,我把学生的作文抄在幻灯片上,借助投影,学习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使他们在今后的改文中有章可循。刚学修改,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学生先试着修改教师注上修改符号的一部分作文,反复练习,在学生熟悉修改符号之后,教师可在遣词造句,文采,条理性方面加强要求。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难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2、先读后改,促进提高。

这种评改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起着组织,引导作用。方法有四:一是指读改字词,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并及时加以修改。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三是默读改篇,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四是品读求提高,对水平相当高的学生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如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挑选推荐好的章节,让小作者自己上讲台在班上朗读,还让小作者自己说说构思的过程。这种做法即体现了推荐者的为赏识能力,又训练了小作者的朗读水平。教师如果再加以赞赏和肯定,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就会兴趣盎然,千方百计地去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3、相互评改,取长补短。

这种评改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首先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人手一份,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或者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到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评议比修改又深化了一层,难度也更大,但评议是互相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于是我常采取四个同学一组,学生好差均匀分布。小组成员在看完自己组的几篇作文后,都要说说某一个同学的作文好,好在哪里,评评某一个同学的作文不够好,哪里还应该修改。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同学的作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个同学哪个句子表达好,哪个标点用得不对。在评改过程中,我还常举行作文朗读比赛,让学生自己打分或请同学打分,谈谈为什么得这个分数;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在班内举行习作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习作;在班内建立"学生习作园地",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写端正,在学生园地中张贴,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融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总之,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就意味着学会了习作,就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并且是一种可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

 【篇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歙县二中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反思(网友来稿)

程鸣  

   指导教师:程鸣 项金华 李浩

   课题组成员:刘杰 王珏 罗琼 潘燚丹

   课题组组长:王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分别明确提出: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高中学生要在初中的基础上“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字。”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一款下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事实果真如此。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 

   3 、民间俗语说: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的哲人云:“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等。

   三、研究的目标 

   1 、探求寻找适合我们高中学生的阅读方法。 

   2 、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研究过程 

   2004 年 4 月— 5 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我们歙县二中进行了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方式除就有关问题询问了老师、向老师进行了讨教外,并且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

   五、调查结果 

   经过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 、我们课题组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制定了《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在我校三个年级组发放了 300 份问卷,收回了 300 份,其中在高一发了 150 份,高二和高三分别发了 75份。 整理统计后得到以下结果: 

   调查问题①你觉得中学生应该阅读吗? A 、应该 86% B 、不应该 0% C 、随便 14% 

   ②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 、喜欢 60% B 、一般 36% C 、不喜欢 4% 

   ③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 A 、支持 51% B 、反对 15% C 、任你自己 34% 

   (说明:理科班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文科班,理科班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25%;文科班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80%;所有课任老师中,被调查学生中普遍认为文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最高,达到100%。重点班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普通班;高一高二的课任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高于高三的课任老师,随着年级的递增,课任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越呈递减趋势;高三年级的课任老师中除语文老师外其他课任老师态度几乎一致,学生只能看看作文书刊和与考试密切相关的复习资料,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

   ④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 A 、支持 42% B 、反对 12% C 、任你自己 46% 

   (说明:理科班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大低于文科班学生的家长,理科班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15%;文科班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75%;重点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普通班的学生家长;高一高二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高于高三学生的学生家长;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越呈递减趋势;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的态度与学校课任老师态度几乎惊人的一致,学生只能看看作文书刊,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甚至有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有些家长连电视上的新闻都不让看,更不用提课外书了。)

   ⑤你通过何种途径取得课外书的? A 、亲自去找 62%  B 、同学介绍 33% C 、老师介绍 15% 

   (说明:座谈会上许多同学反映,除语文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除学习辅导资料以外的课外读物外,其他老师很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偶尔推荐一两回,也只是教辅资料)

   ⑥你喜爱哪一类的课外书刊? A 、文学 52% B 、娱乐 33% C 、武侠 15% 

   ⑦你阅读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A 、课外 52% B 、一有时间就看 ( 包括上课 )16%  C 、学习之后 32% 

   ⑧你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是() A 、通读 71% B 、精读 24%  C 、边读边玩 5% 

   ⑨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无帮助?  A 、有帮助 70%  B 、没有帮助 20%  C 、妨碍学习提高 10% 

   2 、经过对一些同学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举行座谈会,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觉得应该进行课外阅读,有少部分同学对课外阅读不在意。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有30% 学生的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甚至妨碍学习。不喜欢阅读的同学只占少数,这说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课外也是支持的比例高与不赞成和反对的比例。那么为什么同学们总是整天捧着课本、试卷、参考资料不放呢?同学们在调查问卷上填的多数同学喜爱文学作品,阅读时间在课外。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同学习在上课看武侠小说、娱乐新闻呢? 有的班主任以及课任老师在班上说,不许带其他(除教科书及其资料)的书进教室,发现一本没收一本。还有同学在座谈会上反映:居然有些老师说,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就是读好课本上的东西。看什么课外书,课本上的东西都学不好。不许看课外书。这是为什么呢? 

   六、调查结果引起的反思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可以发现,课外读物中有一批真正显示了人类精神力量和文化根基的绝世经典。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对我们所学的知识大有帮助,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常常在人们精神隧道转弯之处,发出强烈而耀眼的智慧之光、希望之光,使我们在追求理想和道路上能够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果没有课外书籍,成天只知道“ A、B、C 、 X+Y+Z=A ……”,那么人类的文化生活将是一片黑暗。 

   (一)学生本身方面 

   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课外阅读,处理好课本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 (1)有的同学觉得课程学习很重要,所以一心扑在学习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上,担心课外阅读会对学习成绩提高有影响,对课外阅读敬而远之。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学校开设文化课程的学习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课外阅读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是绝对的起阻碍作用。相反,课外阅读对开拓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对我们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帮助却是不容忽视的。 (2) 还有些同学是沉迷于武侠、言情等书籍,达到不可自拔的程度。课外看,课堂上也看。这样做,不仅对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物极必反,相反还会加速学习成绩的下滑。

   作为学生,学习作为主要任务摆在我们学生的面前。课外阅读只是作为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是次要方面。我们不能为了课外阅读而耽误甚至荒废了学业,否则,不理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以上我们所提到的两种做法都是非常极端的。下面我们提供一种妥善处理课内文化课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关系的方法:学习的时候抓紧学习,如上课抓紧 45 分钟,集中精力听讲、思考,注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外利用一部分时间抓紧预习、复习课内文化课;在提高学习的效率的前提下,有效把握课外阅读的时间;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有应该有所取舍,有选择。

   (二)老师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有些老师明令禁止同学带课外读物进教室。经深入调查我们发现,那些老师是因为班上有些同学总是要带一些武侠、凶杀、言情小说、故事会等之类的书来学校,老师觉得这些书对同学们的成绩提高没有帮助,屡次规劝,见劝说没效,才只好明令禁止带课外书到学校进教室。这种做法虽有不妥之处,但老师的出发点是为学生着想,这是好的。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课外阅读、购买什么样的书籍等。

   (三)家庭方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美好愿望。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对孩子的学习看得很重要,相对而言课外阅读就差一些了。家长应该有远大的目光,从孩子一生着眼,对孩子适当管理,了解孩子的兴趣,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孩子的学习、阅读的积极性。

   七、研究结果 

   通过这次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我们明白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课外阅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课外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广大同学应该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我们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两不误,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附件)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查问卷

   (请认真对待这一份调查问卷)

   编号年级班级

   ① 你喜爱阅读外课书籍吗? ()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②你觉得中学生应该课外阅读吗? ()

   A 、应该 B 、不应该 C 、随便 

   ③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 ()

   A 、支持 B 、反对 C 、任你自己 

   ④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 ()

   A 、支持 B 、反对 C 、任你自己 

   ⑤你通过何种途径取得课外书的? ()

   A 、亲自去找 B 、同学介绍 C 、老师介绍 

   ⑥你喜爱哪一类的课外书刊?()

   A 、文学 B 、娱乐 C 、武侠 

   ⑦你阅读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

   A 、一有时间就看 B 、双休日 C 、学习之后 

   ⑧你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是()?

   A 、通读 B 、精读 C 、边读边记 

   ⑨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 的提高有无帮助?()

   A 、有帮助 B 、没有帮助 C 、妨碍成绩提高 

   提示:①无需留名,请如实作答;

   ⑩你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是什么书刊?提示:①无需留名,请如实作答;

   答: 

   

   

 作者邮箱: hssx_chengming668@yahoo..【篇三】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浅谈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而前阅读能力是指学前期儿童所具有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习惯、初步的阅读方法和粗浅的感悟能力。其实,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因此,我们对孩子评价的标准不应只是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而关键是看孩子是否具有了阅读的核心能力,只有明确了这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才会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会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的能力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生动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而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课程,幼儿园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

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源泉。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多创设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2、在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中,让幼儿体验快乐阅读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幼儿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幼儿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并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活动室因此成为幼儿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幼儿园的其他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幼儿喜爱的美丽的图片,激起了孩子讲述的热情,激起了孩子表现的欲望,从而引发了“故事时间”这一有意义的活动。这些美丽的图片贴在墙上不仅美化了活动室环境,同时也为孩子练习讲故事提供了方便,孩子一有空就可以站到图片前讲述。而“故事时间”就象一味新鲜的调味剂,吸引着孩子、鼓舞着孩子,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大胆表达的能力。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婴幼儿时期,游戏几乎占据儿童的全部生活,它是儿童期孩子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因此,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练习阅读划指法,幼儿很喜欢;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有独特的特点和专门的内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也有着独特的要求和方法。因此对幼儿阅读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活动进行教育。

1、指导幼儿正确阅读,采取成人和幼儿共读的形式

事实上幼儿的阅读行为是从成人的读书,从以书为中介与成人的共同游戏中开始的。所以,为了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成人应当积极地参与他们的阅读活动。当成人将孩子轻轻搂到身边,打开有趣的画书时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乐于阅读的。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成人一方面注意积极引导,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孩子的积极参与,不要让他们成为被动的一方。在孩子一岁以前,就可以利用图画或画册引逗他们,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一岁半以后,可以

让他们接触书,教他们学习一页一页地翻书,逐个指认画书的形象,并说出画册上所熟悉的物体的名字。两岁以后,就应鼓励孩子讲书中熟悉的内容,或以回答的方式讲出书中有什么。四五岁以后,要引导幼儿去观察,以理解情节,然后再启发他们用恰当的词句把书中的内容讲出来。

2、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唤起幼儿比较低级的阅读感知呢?首先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入”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例如:在《会想办法的鱼》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你们喜欢鱼吗?为什么?——小鱼看到鱼饵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鱼饵到底能不能吃?——鱼妈妈为何这样说话?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小鱼和他是好朋友,有的说:小鱼游来游去非常可爱„„其次、采用激发兴趣。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发展口语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听、说兴趣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采用(如果、假如)、逆因性提问(为什么)等。再以《会想办法的鱼》为例提问:如果小鱼吃了鱼饵会怎样?怎样既可以吃到鱼饵又不被鱼钩钩住?有的说:“请螃蟹来帮忙,把鱼钩上的绳子剪断”,有的说:“请河蚌把鱼饵的肉一块块夹下来分给大家吃”,还有的想到了潜水员、孙悟空、奥特曼等。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激奋状态,使幼儿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这样孩子才乐于参加,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我们在与幼儿一起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的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的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奖励(五角星、苹果娃娃等)。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到了培养和体现。

3、将阅读活动与识字紧密结合一般的阅读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

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我们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点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

在指导幼儿阅读活动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1)将汉字变成有趣的图案。用有趣的指导语,引导幼儿认读。中国的方块字,有许多象形字、如:“尖”、“雨”、“闪”,指导语是上小下大就是“尖”,雨点落到窗户上,门里有个人影一“闪”,配上相应的图饰,幼儿一看就能记住,形象、生动、有趣,幼儿识得快,记得牢。(2)根据幼儿好奇爱猜谜的特点,我们将汉字编成了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谜语,让幼儿在猜谜、读读的有趣活动中习得汉字。如教“李”字时,编出的谜语是:十字头,八字腰,儿子下面站得牢。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识字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趣味无穷。三、争取家长配合,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早期阅读教育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幼儿的成长离不了家长的帮助,有时间,家长很有必要和幼儿进行分享阅读,家长和幼儿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来共同阅读一本书。起初,爸爸妈妈们可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的语言的熟悉性增加来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并最终过度到儿童自己阅读。在平时,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以培养和巩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当然有条件的话,家长在家里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并定时定内容的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并养成用手指划读的习惯。另外,家长应帮助幼儿把创编的故事制作成小书,与同伴一起交流,还可以利用游玩、外出有意识地让幼儿看路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不断丰富阅读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总之,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就能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四】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作为家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读书,使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学习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孩子受益终生。

而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到的,所以一个好家长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1.营造读书的氛围

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如果父母是知识分子,本身都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

所说的“氛围”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硬件设施。

也就是说,家里要有书可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购书,而且品种要涉及百科知识、文学类、历史类、地理类等方面,也不要忽视准备一些工具书,使孩子在阅

读的过程中便于查找资料。另外,要有读书的地方,比如一个安静的房间,一张书桌,一盏台灯„„试想,如果家里连张自己的书桌都没有,怎么让孩子安心读书呢?

第二,软件指标。

家里首先要有读书需要的安静环境,不能要求孩子读书,家长却把电视开到最大声,或者三五朋友在家里喝酒划拳打麻将。

如果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我们的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当阅读在我们的家庭中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2.多带孩子去书店

书店是一个让孩子零距离接触图书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图书馆、书市等,这些地方特殊的读书氛围就像气功的“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一来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二来懂得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好书是源源不断的;三来品味手抚新书、闻着墨香的欣喜感觉,以培养对书的感情。

最初去书店,家长要跟在孩子身后,观察他都喜欢什么书,有必要时在他选择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后来,再进书店时,就可以“各奔东西”,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家长都看累了,去催孩子走时,孩子还依依不舍地说:“等我看完这本,好吗?”恭喜您,您的孩子已经爱上书了!

3.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乐趣

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孩子读书的乐趣,当然你还要让他有成就感。孩子小的时候,通常都是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能自己看书以后,我们就应该尝试着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不经意地去创造一些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的机会。比如当我们在做家务的时候,当我们辛苦了一天瘫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请求孩子给自己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帮助自己放松精神。通常这时候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也可以通过给父母讲故事的方式,帮助父母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样,孩子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为了讲得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理解故事。孩子讲完后,我们要给予赞许,这样孩子会归功于阅读,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爱阅读。当然我们也要引导他进步。给他指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以及讲述不当的地方。这样他的进步才会更明显。

除了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还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周末去奶奶或姥姥家时,让他表演给老人看。还可以组织住在周围的孩子,经常地举行一些故事演讲比赛。一般当孩子得到更多人称赞的时候,他就会更有自信,也更愿意做这件事。

总之,兴趣是培养的,而不是强迫灌输的。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是在与孩子的共同读书中,慢慢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的,家长与孩子同时拥有了读书的快乐。

【篇五】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心得体会

所谓读书,是一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更能提高我们素养的活动。懂得读书好处的人虽不少,但真正爱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不多。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开卷有益”等等都在诠释着读书的种种好处!

众所周知,刚踏入小学的孩子,对所有事物都处于一种初级的认知阶段,如何让他们通过书籍获取多种多样的知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我认为,让孩子读书需先培养他对读书的兴趣,对于该年龄的孩子,培养读书的兴趣要结合各种各样的方法。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在家的书房里,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我自己各种各样的书籍,同时,也为孩子留了部分位置,并告诉他这是他的书架,鼓励他要像爸爸一样多读书,爱读书。当然,一张孩子专用的书桌和椅子是少不了的。

二、要懂得孩子的兴趣爱好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我会先选取孩子喜欢的故事类的书籍,这样更容易让他接受。

三、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培养他读书的自觉性,尽可能多跟孩子交流读书的感受。我会跟他一起读他喜爱的故事书,读完后各自谈谈读书的感受,并询问他哪个地方不懂。同时,我们也会做个约定,读完一个故事后,我们都要将自己所读的故事讲给对方听,这时,我感觉到孩子特别有兴致。

四、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动、缺乏耐心,他喜欢这本翻翻,哪本翻翻,这时家长不应过多干预,更不要责备,因为只要他能坐下来翻书,就是一种进步,我们应多鼓励他,并教导他应该怎样去读好一本书。

五、合理安排孩子读书的时间

读书作为一种课外增长知识的活动,需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读书时间,不应在孩子刚做完功课或运动完后要求他读书,因为这时他比较累,再要求他读书,只会让他对读书产生抗拒。

六、书箱选择不要太单一

了解了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后,排除不良读物外,应尽量多样化,这既能扩大他的知识面,也更能提高他读书的自觉性。

总之,培养小孩读书的兴趣,要顺应孩子的爱好、不着急、不责备,与孩子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这样,你的孩子离爱上读书不远了!

姓名:陈梓豪班级:一年2班1

【篇六】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怀远县包集祖海希望小学宋艳

英国作家约翰森说:“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道风景.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又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那我们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爱上读书呢?我觉得亲子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的儿子今年13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但是起初孩子对阅读并不感兴趣,那时我总是唠叨,时间久了我发现,唠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兴趣的培养。后来我反思了自己,我只是一味的责怪孩子,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我们拿起手机,孩子也会拿起手机,我们打游戏,孩子也会跟着打游戏,我们拿起书本,孩子也会拿起书本。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自己亲身示范胜过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于是我每天总会抽出一点时间,拿起书本,特意在他面前晃悠,终于有一天他好奇的问:“妈妈你在看什么?”“《三只小老鼠》的故事。”“老鼠怎么了?”“有三只老鼠想去喝牛奶,但是牛奶放在玻璃杯里,结果有一只老鼠不小心掉了进去,他的伙伴怎么救它呢?”于是他开始和我一起想办法救老鼠,孩子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他想了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扔绳子、用鱼竿、像司马光一样把杯子打碎等等,当然不管他用什么方法,都会获得我的肯定,他为自己成功的解救了小老鼠而快活的像只小鸟,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后来我发现他居然偷偷的翻看我

的书,有时还会把同学的书带回家阅读,这些现象表明,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一点一点激发,再后来,他慢慢的长大,所读书籍不再局限那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我开始推荐他阅读《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等,让他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可能很多人会抱怨,上班,做家务,还有各种琐事牵绊,哪有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可是我想说的是:今天的付出,就是为了明天的安逸。说到底还是习惯的培养,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不管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钟的时间还是有的。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你会发现孩子会很省心,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坏习惯很难改变,好习惯也一样很难改变。

我们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并不是非要让孩子成为多么多么有成就的人,只是想让他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做人的道理。其实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见识也在不断增长,亲子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知识的摄入,更是提供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既可以增进感情交流,也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同读书,共成长,在座的家长们关掉电视机,放下手机,从今天开始陪着孩子读书吧,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享受书本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篇七】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指定些课外阅读书。”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补充、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便于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学生的读写实际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有的还可以发挥在语文方面的爱好和特长;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良好的讲读教学,本身就是有效的阅读指导,起着切实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做示范性讲读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教给学生阅读、自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叶老一向倡导的,教学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达到“独行”的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指导学生阅读比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加重要。

首先教师在讲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诱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可见,学习中培养兴趣是多么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教师在讲读教学中的激发和诱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致勃勃,而且在课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如教《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童年春天的一些趣事,同学大都能谈出春天在大自然中玩耍、放风筝、追赶嬉戏的情景。再要求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有关春天的诗句。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启发,把学生带到《春》所描绘的秀丽景色中,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不仅学习起来十分有趣,而且还会引起他们课外阅读有关描写春天文章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兼美,能够催人向上的文章。当前,消极的、低级趣味的不健康书刊在书摊上常有出售,一些不关心政治,思想意志薄弱的同学经不住诱惑,很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染指,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对此应该

指导他们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从而树立远大高尚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顽强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在讲读教学中应注意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

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讲读过程中,熟悉了作品内容,把握了文章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年级越低,“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越强烈。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讲授长时间停留在作品文字表层意义的分析,换言之,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思维平面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用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并没有全懂”的内心体验,将阅读向纵深推进,精心设计“出人意料”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书中奥秘的欲望。《背影》四次写“我”流泪,让学生进入“儿子角色”体会并说出每次流泪时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于动情中加深对作品中心思想的理解。总之,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只有打消学生的满足感,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致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真正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二、注意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训练。

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因文而异,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阅读法,主要包括泛读、认读、吟读、作读书笔记、写作品人物评论等;另一类为提高阅读法,主要包括定向阅读、横向阅读、探测性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和技巧的选用是由特定的因素决定的。首先决定读者自身。如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应采用第一类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重点内容加以摘抄等。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宜使用提高性阅读法。这类方法探索性强,读者不是盲目地接受现成的事实或观点,而是以审慎的态度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和验证,进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比如采用横向阅读(发散阅读)法,要求学生将要读的文章与已学过的相关文章联系起来,从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横向联系,通过联系和比较,使之相互渗透、补充和深化,从而发现真伪,分清优劣,找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决定于阅读对象。不同的体裁,不同的篇目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诗歌散文及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章宜采用表情朗读法,说明文,小说宜用默读法,重点篇目宜用精读法,无关紧要或不读自知的句段常用跳读等。三是决定于阅读目的。如,要想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寻找某种必需的材料,或是想掌握某一基本观点,就应选用探测性阅读法进行快速粗略地浏览。要想弄懂某一专业知识或研究某一专门问题,宜选用理解性阅读法对读物进行精心地阅读,仔细地推敲。要想对某读物作出判断或向他人进行介绍,宜采用评介性阅读法,对读物的观点和材料加以剖析,从而作出中肯的评价。若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或只是想意外涉猎一些动态和趣闻,宜选用浏览性阅读法。

怎样选择书籍、怎样写读书笔记。为了这,专门安排适当的课时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很有必要的。

1.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书籍封面和扉页、标题了解书名和作者,看内容提要;

(2)向学生介绍报纸杂志的名称及性质、内容的安排,(3)按一定主题选出一些书刊,编成目录,写在班的学习园地,向学生介绍。

2.书籍讨论,使学生初步懂得基本格式。

在全班学生读过某种共同的读物后,由教师组织书籍讨论课。让学生思考书中有哪些人物?为什么?你认为书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后,再由教师总结。

3.对书籍的主要内容叙述课。

全班学生读过某种共同的读物后,组织学生复述读过的书籍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时要求学生事先有准备,有提纲写在纸上且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叙述时也要求能传达所读书籍的感情,朗读精彩场面,诗歌要背诵。

4.指导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可包括下列项目:

(1)要求把书名、作者、看书的时间记下来。

(2)主要人物或事件(主要内容)记下来。

(3)最喜欢的人或事,或书中的某一场面记下来。

(4)书的优美词句(多种修辞的句子、代表性的句子等)记下来。

(5)把看书后的心得、体会(读后感想)记下来。

5.教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有的学生只爱看漫画的图画,不看文字;有的只翻读情节生动的部分,不仔细看文;有的只注重故事情节,不注意语言文字;有的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姿势不正确地看书;有的遇到精彩内容而长时间看书,不注意保护视力;有的不爱护书籍,随便折迭、涂改。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课时指导,使学生懂得怎样阅读课外书,怎样做好读书笔记,怎样写好读后感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以上几点方法外,还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查。其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检查阅读笔记,可举行阅读心得交流会或读书讨论会,通过日记,周记、墙报、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来写读书心得。通过考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