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导航

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2020-12

'【篇一】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苏文松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5期

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也因此英语阅读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特别是针对三种不同文体——科普性、介绍性说明文和故事性的文章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进行了讨论。

英语阅读科普性文章介绍性文章故事性文章

一、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也一直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这和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的“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上好阅读课成为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做一名授之以鱼,只解一日之饥的老师,还是做一名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的老师?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因此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绝对不应当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而是每位教师应当从以解读文本为主的师生单一互动走向以生为本的多维互动,在教师对自己教学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就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引领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帮助他们更好的读通,读懂文章,从而促使学生今后能乐读、乐思。

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

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试卷练习是每周甚至于每天的必修课,作为初三的英语老师,我们几乎每周都要评进试卷,但如何处理试卷中精挑细选的文章呢?能不能既讲解了阅读理解的错题,又了这些好文章做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尝试了这样一节试卷分析课,这不仅仅是一节只告诉学生答题对错的试卷分析课,其实更应当说是一节侧重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试卷分析课。

1.科普性文章

【篇二】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翻转教学,让小学生“悦”读

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传递的时代,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交际能力,扩大知识面,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由于受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单一,枯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没有很好地激发,阅读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应扭转过去对英语阅读课的轻视,巧设方法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活用策略高效引导学生阅读,有层次地推进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逐步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实现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现对传统教学的翻转。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即先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出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程”,最终达到有效实现对阅读材料意义建构的目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是按照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这一模式展开。而我们所要探索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教学模式,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展开。它规避了原来的阅读教学更侧重阅读中(while-reading)而忽视阅读前(pre-reading)与阅读后(post-reading)作用的不足,充分利用阅读前,学生对于材料的趣味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以便在阅读中“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在阅读后通过练习对阅读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教材有更透彻的概念。

一、预习设疑,先学后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实践证明,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我们一般的预习工作只是让学生对文中生词,句子进行划分,这样并没有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教师应围绕新知生长点和新知重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能力水平两个角度扎实预习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形式多样的预习题,让学生围绕预习题展开预习。这里预习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而不是检验学生语言知识点的题目。下面是笔者教学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4BModule8Unit1Theysangbeautifully.所设计的预习题案。

(1)听录音,初步理解课文,划出sang,drank,had等表示过去时的单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做上记号,准备小组讨论。

(3)请同学们列出自己过去某一天的活动。

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分析,学会在文中做笔记,表明难点,疑点,以便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质疑。教师设置的预习题应有针对性,要符合文本材料以及学生特点;二是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现平台;三是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四是有层次性,能抽丝剥茧般解读文本,由简入繁,从整体到细节。在“翻转教学”中,预习起着重大的铺垫作用,根据学生设疑,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先解决部分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学生已知的讯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二、活用策略,以学定教

在预习过程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部分问题,单靠学生无法解决,这时候就该教师发挥能动性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牵着学生走路,仍然是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巧用策略将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教学中。将学生模糊的,不系统的知识进行整合概括,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交替使用略读,寻读,猜词义等阅读策略,分别推进有层次性的阅读训练。如东石第二中心小学的蔡老师在执教HelenKeller一课,通过设问让学生略读(skimming),让学生对文本主旨有一个概念。再让学生寻读(scanning),回答较为细节的问题。

另外,通过游戏,歌曲,小竞赛等能检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预习情况,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唱歌,改编歌词,学生对课文中的新句型进行反复练习,也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除了游戏,歌曲等方式,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新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让学生走入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难点,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真切性,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如本次蔡老师执教HelenKeller这一课,蔡老师针对文中的新句型创设了贝多芬,杨光,邰丽华等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的情境,让学生来谈论He/Shecan’t…He/Shecan…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言的应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检验成效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经过预习和教学后,学生对阅读文本已有清晰的概念。然而,止步于此显然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时,教师应设计符合课文阅读以及学生学情的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检测时,不仅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当堂完成,还要展示部分学生所做的练习,师生共同批改检查,使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目标。可以借助配套的练习册,但是练习册中题目毕竟是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体现班上学生的学习特点。练习的设计也应该符合两个特点:针对性和层次性。一是要符合阅读文本,针对班上孩子学习兴趣点所在设计。二是要逐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有一个进步的过程。如4BModule8Theysangbeautifully.我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设计了如下练习:

(1)写出下面动词的过去式。

go()see()sing()drink()have()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SamandAmy__________________lastSunday.

They___________bybus.

They______somebirds.

They______somefoodanddranksome______.

They_____games.

They______inthepark.

They_______tomusic.

Theysanganddanced.Andthey_______teachers.

Theyhada_____day.

四、总结归纳,深化认识

一节课结束前,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总结,对阅读资料进行意义建构。在这个环节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在小组内,由组长将每个人的信息归纳整理,再由代表向全班汇报。学生在交流归纳的过程中能够对于本节课进行反思评价,拓展学生的能力;其次,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在合作学习后,对别人和自己的收获,体会进行发言,评价,捕捉有效信息和观点,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深化学生的认识,促进意义的建构。

五、结束语

“翻转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很好地实现了“三变”:变

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变教师的灌溉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以前,课堂的重难点和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而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好学生的问题,所以课堂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才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和讨论,才有智慧的生成,才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海娟.小学英语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探究[J]科研教学,2009.(4)48-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46-51.

[4]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5]焦建利,贾义敏(2011).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1(1):9-13.

【篇三】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乐学校周丽萍

2月25日,我参加了县中学高级教师通识培训,有幸聆听了吴刚教授讲座《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深有感触,活动后本人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深入的思考,现主要就在课堂导入方面如何提高有效性谈谈自己一点浅薄的见解。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英语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课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也一直是主干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以对话引出话题,学习或复习有关日常交际用语,接着阅读同对话题材相同的语篇,训练阅读技能和学习语法和词汇,然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技能。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好的发挥如上作用呢?

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学习,获得外来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卡鲁尔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人们将图式区分为内容图式与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指读者对课文结构排列的熟悉程度,即通常所说的篇章知识。该理论充分揭示了阅读的本

质,强调阅读实质是读者及其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对这种交互作用的两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阅读还受习惯、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响。过去,我们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三、教师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听课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稍遇到阻力和困难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响教学预案、教学进度,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一味地迁就,造成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有效制止。

其四、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五、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用联系代替复习,再就是读过了就算学过了,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还有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部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第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设计不同领域的书籍;速读可采

用记时方式,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记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是先记下开始时间,阅读完毕记下停止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的速度。随手记下,长期监场,必定收到明显效果。略读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印刷细节,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2)阅读文章开头的第

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特别关注句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转折词和序列词等。寻读可运用下列技巧有效地进行:(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有的资料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如词典、索引、邮政编码簿、电话号码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等。有的资料是按日期和时间排列的。不管资料来源怎样,它都是按照某中逻辑方法排列的。(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3)抓关键词或与关键词相近、相反的词。猜词可运用下列技巧进行:(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2)根据语法结构猜测;(3)根据构词法猜测;(4)根据定义、解释猜测;(5)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

总之,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鼓励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己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

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第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体温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要学生的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如下:

Themainideaofthistextmaybe„

Who/where/when/what/why/how„

Aording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isNOTastatement?后两种问题需要学生的高层次的阅读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如:Theauthorbelievesthat„

Theauthorimpliesthat„

第四、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阅读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型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课外阅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

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达到,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最后,课堂教学要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真是大得惊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当难的。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习惯的力量,我们总要看眼已经停了摆的钟,似乎他还在走。”“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的确如此,我们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该看到在争取教育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习惯能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教师的事业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课外扩大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持之以恒。

【篇四】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1、早期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

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那时,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阅读是听、说、读、写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认为阅读是不用教学生就能够掌握的。到了五、六十年代,人们依然这么认为,因为受了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那时的阅读教学是为了改进教育及减少文盲。60年代,人们认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因为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认为读者先是辨别文章中的词汇,对词汇一一解码,从词汇再到句子的辨别,再到段落到整篇文章。人们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Care115这样描述那个年代的阅读过程:‚阅读沿着‘视觉刺激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因此,在早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对阅读的认识不够,只注重字面的意思,而忽视了文章是传达作者思想的载体,忽视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2、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Smith和Goodman较早的运用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1971年,Smith提出‚冗余‛理论,他认为6‚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世界知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根据Smlth的理论,GOOdmari在《阅读: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一书中指出7‚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Smith和Goodman的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第一语言的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当时的影响极大,这引起了许多学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第二外语的阅读教学。

一些第二语言阅读专家如:Widdowson在《学习过程和语言使用》中,认为8‚阅读过程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他还认为9:‚句子只有使用才具有价值,阅读时,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价值,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且语篇的理解在第二语言阅读中十分重要。‛后来,又由于Coady提出,阅读者对第二语言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及阅读技巧的运用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产生‚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理论研究。

3、图式理论和相互模式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近期,人们主要基于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加以研究。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

七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10:‚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Carrell在《第二语言理解中的背景知识》中指出11,‚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contentschemata)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formalschemata)。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是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的阅读困难。‛

由于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理论中的影响,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从而产生了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论相结合的‚交互作用‛阅读理论的出现。在当时,Rumelhart发表了《论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oStanovich又提出了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式‛,他认为12:‚该模式不单纯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阅读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阅读处理过程,阅读处理过程具有其双向性。‛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是目前深受大多数人接受的阅读模式,它克服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对篇章的整体理解的缺陷,也克服了‚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中忽视词汇解码的重要性的缺陷。专家Grabe在他的著作《阅读的教学与研究》中认为13:‚熟练读者读得快,并不是因为他的猜测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能迅速自动地辨别大部分词汇。相互作用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

4、.我国阅读理论的发展

我国对阅读理论的研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受到了国外阅读理论的影响。如张必隐于1992年在其《阅读心理学》中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的阅读心理研究理论,也介绍了有关中文阅读的研究成果。他认为14:‚阅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陈贤纯的《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心理学联系起来。又有胡春洞于1998年发表《英语阅读论》,从中国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意义,他在该书中探讨了阅读理论及发展阅读技能途径。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对外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并针对本国的国情具体分析我国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方法,把国外有关的阅读理论引进国内,并加以改进利用,发展自己的符合中国人的外语阅读教学理论。到了近凡年,我国对第二语言的阅读不仅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教学,还从阅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掌握、阅读过程的分析及阅读策略的培养方面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教学。吕良环教授在他的《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15:‚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胡春洞也指出16,‚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通过阅读过程而体现出来的能力。‛有关阅读过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17:‚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关注阅读时的语言问题,忽视了一系列影响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把阅读过程当成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知识的应用活动。受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般都从语言形式入手,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采用分析语法结构的方法,精讲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充当了‚说文解字‛的角色。而无暇顾及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另外,在我国的一些有关英语教学的期刊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发表了很多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他们把一些阅读理论如‚图式理论‛、‚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还在探索某种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总之,目前我国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各有特色。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阅读

18Nunan在其《体验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阅读定义是:"Readingisafluent

processofreadersbininginformationfromatextandtheirownbackgroundknowledgetobuildmeaning"。朱晓燕认为19:‚该定义强调阅读是读者利用各种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利用各种知识如生活常识、话题背景知识、各类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语言材料或者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行对话、质疑和评估,可见,阅读是一项智力活动,也包括心理情感的认知活动。‛

吕良环教授20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己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读者已有的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模式

李秉德教授21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冯克诚、西尔泉22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张志勇23认为:‚从教学模式归属角度看,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即: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策略或方法等‛。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24),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中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

3、教学有效性,是从英语TeachingEffectiveness翻译而来,是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效果。程红和张天宝认为25:‚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果、率和有效益。和物力投入,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得时间、有效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方面分别强调结果、效率和目标的达成程度,但是三者并非可以各自分离表示单独一方面的意思,而是相互融合共同表达着有效教学的丰富内涵。首先,教学的有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是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评价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才一产生的情况或变化,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它包括受教学活动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

一切成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其次,效率主要指产出与投入之比,教学的有效率是指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最后,教学效益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其吻合程度。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及其达成程度。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使学生身心发展发生变化,而且要求教学有效益,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特殊的教育要求。朱晓燕认为26:‚检测教学的有效性,似乎应该是按照学生下课前的语言行为或表现来比照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两者一致或者接近,应该说这节课的教学据别了一定的有效性‛。英语教师需要明确特定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相应思考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才能比照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就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的三维目标来说,其有效果是能够通过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并能够主动搜集资料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如查找信息、猜词、归纳主题、判断、总结等),并能够对各种语篇进行分析,从而获取信息。其有效率是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其有效益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班中学生的在英语阅读方面的需求。即他们可以利用课上所学,课下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相应水平的课外读物、英文报纸,并能在英文网站查找信息等。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来,布鲁纳提出‚学科结构论‛,并主张‚发现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维果斯基创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左右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7。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建构。读者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寻找有线索的信息,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讨论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章作者交流思想并与老师同学思维碰撞出火花。与传统的阅读课相反,建构主义的阅读课并非只是学生自由阅读,师生相互对证答案,老师针对答案进行讲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突出和强调文章中与学生以往经验有关的信息线索,激发学生思考、预测、推理和判断。在阅读后期,教师还需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知识材料,最终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整个阅读过程正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想应用28。

2、语篇分析理论

美国学者喜用‚Discourse",欧洲学者多用‚Text‛表示语篇,因此,语篇研究分别称为‚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和‚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cs)"(刘润清、胡壮麒29)。黄国文认为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针对比句子或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胡春洞30指出:‚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具备篇章的知识,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英语语篇体裁结构是语篇分析中篇章知识的组成部分。

初中英语课文中常出现的语篇体裁可以分为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也涉及到一些应用文,多是书信和日记,还有少量广告、通知、标志语等。

记叙类文体的文章,中考考察的热点、设题形式多以细节性问题为主,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推理判断题,.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主旨大意归纳题。记叙类文体的结构由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结局(Ending)四部分构成。阅读时要抓住六要素:Who,when,Where,Why,What,How。拉波夫认为完整的叙述性篇章结构可以包括六个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plicating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orResolution)和回应(Coda)o叙事结构中前五个部分通常用来回答各自的潜在问题31:

Abstract--Whatwasthisabout?

Orientation--Who,when,what,where?

plicatingaction--…thenwhathappened?

Evaluation--...sowhat?

Resultorresolution--...whatfinallyhappened?

议论文体的文章在近几年的初中各类考试中有所增加,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命题的形式多以观点辨认题、细节判断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因此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体裁图式有利于他们对语篇的层次理解和推断。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ThePointofView)、论据(Evidence)、论证(Argumentation)。论点是作者在议论文中加以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是全文的中心;论据是证实论点的依据,它是证实论点正确的材料;论据是作者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另外,议论文还有个特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TopicSentence),它是段落的中心议题。

说明类文体的结构分为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和结束语(Conclusion)三部分。说明类文章通常包含大量的事实(Facts)和观点(Ideas),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Object)以及与被说明对象有关的主题(Theme)。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只要了解了这类文体的结构特征,把握理解中心,文章的脉络就会变得清晰(转引自黄国文32)。

3、图式理论

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33:‚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Carrell在《第二语言理解中的背景知识》

34中指出,‚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

【篇五】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我参加了中学高级教师通识培训,有幸聆听了吴刚教授讲座《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深有感触,活动后本人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深入的思考,现主要就在课堂导入方面如何提高有效性谈谈自己一点浅薄的见解。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英语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课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也一直是主干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以对话引出话题,学习或复习有关日常交际用语,接着阅读同对话题材相同的语篇,训练阅读技能和学习语法和词汇,然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技能。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好的发挥如上作用呢?

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学习,获得外来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卡鲁尔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人们将图式区分为内容图式与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指读者对课文结构排列的熟悉程度,即通常所说的篇章知识。该理论充分揭示了阅读的本1

质,强调阅读实质是读者及其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对这种交互作用的两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阅读还受习惯、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响。过去,我们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三、教师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听课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稍遇到阻力和困难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响教学预案、教学进度,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一味地迁就,造成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有效制止。

其四、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五、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用联系代替复习,再就是读过了就算学过了,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还有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部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第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设计不同领域的书籍;速读可采2

用记时方式,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记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是先记下开始时间,阅读完毕记下停止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的速度。随手记下,长期监场,

必定收到明显效果。略读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印刷细节,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2)阅读文章开头的第

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特别关注句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转折词和序列词等。寻读可运用下列技巧有效地进行:(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有的资料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如词典、索引、邮政编码簿、电话号码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等。有的资料是按日期和时间排列的。不管资料来源怎样,它都是按照某中逻辑方法排列的。(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3)抓关键词或与关键词相近、相反的词。猜词可运用下列技巧进行:(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2)根据语法结构猜测;(3)根据构词法猜测;(4)根据定义、解释猜测;(5)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

总之,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鼓励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

求知欲,从而自己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

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第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体温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要学生的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如下:

Themainideaofthistextmaybe„

Who/where/when/what/why/how„

Aording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isNOTastatement?后两种问题需要学生的高层次的阅读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如:Theauthorbelievesthat„

Theauthorimpliesthat„

第四、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阅读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型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作书

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课外阅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4

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达到,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最后,课堂教学要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真是大得惊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当难的。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习惯的力量,我们总要看眼已经停了摆的钟,似乎他还在走。”“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的确如此,我们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该看到在争取教育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习惯能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教师的事业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课外扩大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持之以恒。

【篇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地址及收件人:南昌市南昌县象湖新城伟梦清水湾鸣泉居陈彦平1362791291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陈彦平江西省丰城市小港中学小港中学331124

陈彦平(1988年4月—),女,江西省丰城市人,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小港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时代在不停的呼吁学生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外交往的互动频繁,要求当代中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阅读”一词在中文的解释中可以理解为:“看并理解”这就意味着“阅读”这一名词在中国更加注重“看”和“理解”这两个动作。但在英文中“阅读”这一名词被理解为:“read(booksandnewspapers)andprehend.”强调能够将所看到的文字和所理解到的文字大声的朗读出来。举个例子来说:有这样一句话:“shereadatextbooktohermother.”如果翻译为汉语就不能说:“他为妈妈看这课本”而要翻译成为:“他读课本给妈妈听”。

放入英语的阅读语境中,“阅读”一词与中文中的“阅读”的意思大相径庭。

他包括看、读、理解等多重含义。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有关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多重含义。加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加强中学生朗读英语、理解英语片段和欣赏英语文字的能力。让中学生开口去读文章,能够帮助他们读英语时发音准确。加强中学生理解英语片段和欣赏英语文字的能力,能够帮助中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思想知识。兴趣能够带动阅读,阅读也能够带动兴趣。

Francoise就曾经说过:“人们为了获取信息或娱乐而阅读”1harmer也认为“学生为了工作,学习和娱乐而阅读”2可以看出兴趣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总之,兴趣指导阅读,帮助阅读。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明确阅读的重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方方面面的困难。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我们对阅读策略定义如下:“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并科学地运用实际手段和途径的总称”3制定好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的学习好英语阅读这门课程。好的阅读策略首先要有一个全盘的规划,在英语阅读课堂中表现为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表,课堂中开始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这些都十分重要。要实施好阅读策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好的阅读方法。要实施好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内容:

(一)轻松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就意味着一堂课成功了一半。当代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学生所1Francoise,G.,2000.DevelopingReadingSkill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2Harmer,J.,2000.HowtoTeachEnglish,Beijing:ForeignLanguageLearning.Oxford:Pergamon.3胡继武,1991,《现代阅读学》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面临的诱惑比以前的学生多,接触的东西也比以前的学生多。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当代的中学英语教师要丰富课堂导入的教学内容。

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部分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用视频加音乐的形式,或者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带入问题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事先就对文章有一个猜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阅读的地位。带入问题读文章,能够让学生在初次读文章的时候就开始对文章进行思考,这就为二次读文章和深度读文章奠定一个良好的阅读基础用这种问题设计的方法就是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再提出问题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就意味着学生英语阅读的完成。

(三)活化教学,提高效率

活化课本教学内容丰富,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活化课本教学法就是指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习技巧的传授。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样的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这一方法加入进去,从而帮助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方法如下:

1、阅读设问法

这种方法在教师课程准备阶段就应该提前做好,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备写教案的过程要通读全篇文章,在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疑问。通过这些问题的设定,能够使读者层层深入的去读文章,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2、填充表格法

在初中英语阅读中会出现科普一类的文章,面对这样的文章,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由于篇幅太长又不是生活中长接触的文章,所以阅读起来很困难。填充表格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出和明白文章的布局和全篇的结构。

3、关键词列举法

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列出关键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含义。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在需要精读的文章中。

4、Outline设计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也是一种帮助深度理解文章的方法。设计出文章的Outline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复述和背诵文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习题设置,巩固成果

设置多样的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在二度阅读或者深度阅读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含义。设置多样的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再次学习文章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从课程设计到指导阅读技巧再到设置阅读题目,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阅读知识,也能帮助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1]陈芳.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2]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

[3]成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

[4]董洪兰.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5]谷欣雨.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黄艳云.初中高年级英语阅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英语教学,2009.

[7]胡风明.谈外语考试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8]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雷芳.高中英语阅读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0]李良红.利用网络辅助英语泛读教学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

[11]JulianBamford&RichardR.Day.如何设计课堂泛读活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2]Rumelhart,D.E.TowardsanInteractiveModelofRead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3]ffiddowson.H.G.LearningPurposeandLanguageUse[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3.

[14]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5]周华.PPPC阅读模式,一种积极的阅读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

[16]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