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导航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实践反思或总结

2020-12

篇一:《反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反思: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罗塘中学樊远标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兼备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到生动形象的新的境界;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抽象、理论性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有利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法宝,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效果和良好功能。反思近一年多来,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中有几点感悟,提出来与同仁们共勉。

一、要充分肯定,信息技术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信息技术手段非常适应于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目前使用的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虽然克服了以往教材中教学内容偏旧等的不足,但教材内容还是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种神秘难学之感。现实生活中处处隐藏着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依照物理知识点,在网上找到相关网站,把站名提供给学生或在网页上提供相关链接,让学生上网浏览,便可以从小小的窗口实现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大量的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不但搜集到了和书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且搜集到了许多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满足的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所以信息技术对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内容呈现多媒体化;学习过程互动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形式全球化。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缺乏自主、合作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我们力求在每一节物理课中都安排分层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多媒体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等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逐步深入。计算机还可将不同解题过程,显示在大屏幕上。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也可使教师

从中获得众多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多样化趣味化,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改革质的飞越,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3、信息技术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提高。鉴于我校目前开展的以人为本的“生本课堂”初具规模,把信息技术知识高效地应用到“生本课堂”上。有利于这项课改的顺利开展,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主题网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到“主题网站”去学习、探索。学生接受任务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动手实验;将真实实验和网上虚拟实验相结合,使传统媒体和信息媒体优势互补,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站上的资源丰富,计算机操作方便、容量大、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评互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时间、有能力参与探讨、展示和评价,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充满信心地展示才华、参与互动、构建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体现“生本课堂”的显著优势。

4、用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这浩如博大的信息世界中获取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如果给他们一个探究物理的“小课题”;学生受各自兴趣、喜好等个性特点的影响,他们会在不同网站或不同媒体上,以不同的视角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各展所长,互为补充,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又感受到与他人共同讨论、探究的乐趣。“小课题”的探究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验,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甚至影响到主体的终身学习。

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1、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的教学内容要要多取向实际生活,体现形象、直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要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要取向生活、体现形象、直观,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物理知识。教师需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

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探究,因势利导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让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也是学好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2、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所追求的最新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让教师和同学在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积极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的物理教学过程应趋向于探究性: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在物理学科的探究学习中提供精良的技术工具和良好的环境氛围。

4、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但它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媒体。能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和智慧。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是个是个双刃剑,他可以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知识、寻找知

识,互动交流,资源库丰富巨大且可共同分享的最理想的平台;同时网络游戏也对靑少年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学生若能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探索知识,与同学互动交流构建知识,对扩大想说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但若使学生因上网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毁了想说的理想和信念,那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手段,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做好信息网络应用的引导和监管,不能让学生误入歧途。

(2)、初中物理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要科学地选择应用;不恰当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往往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如:一些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整堂课基本是由教师点击鼠标,由计算机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一展现出来,这样一堂课就成了“流水课”,把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演变成“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其结果是上课时师生“围着屏幕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些老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过度使用与教学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其效果可想而知。

(3)、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替代动手操作的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才是可取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体现对物理问题的探索、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示和能力的培养、师生思想感情的交流、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不是任何现代化手段所能代替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及各种媒体的特殊性质,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应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就像我们买衣服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通过一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经验,感悟到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应物理教学的需要,要促进物理教学的需要,应根据物理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学改革,保障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2014616

篇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篇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实践反思或总结}.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合肥巢湖市黄麓中心学校周志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产生着巨大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呢?笔者经过十年的探究和实践,下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

1、教学内容指向现实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信息技术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这也迫使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探究,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纳米技术、光手术刀等新科技随时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大量与教科书、生活、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尽收眼底。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2、学习方式转向自主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积极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过程走向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进而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的关联。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

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

网上资源为物理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去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可以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由课本中问题转化来的“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如“生活中的杠杆”、“农田里的热学”、“为什么自行车只有在行驶时不跌倒”等,使课堂探究性学习得到延伸。

4、课程资源倾向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文本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观,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学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同时也要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物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2014-06-18

篇四:《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及反思》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及反思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应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应用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孜孜追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前者是指善于发现不断出现的、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平台等,并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应用;后者重点在应用创新,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成熟技术的潜力,借助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通过应用创新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提高教学实践中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此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对于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学校,更为务实。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创新不是“标新”,也不是“翻新”,不是为“创”而“创”,为“新”而“新”。我们常说:技术搭台,教学唱戏。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节课:小学二年级学生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学习。教师为了突出新技术应用,一节课的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安排在Moodle平台上进行,学生学习基本是点鼠标。其间,教师还安排了让学生在论坛区进行文字交互。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输入汉字明显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在所学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只是关注在哪儿找到链接去点击,点击能不能打开新界面,打开的新界面是什么样的,按哪几个键就能输入自己想输入的汉字……这样的应用创新,就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倒反影响了学生学习。

应用创新也要富有学科特征。考查一节好的应用创新课,首先要从学科角度看是不是一节好课,然后再看技术应用创新从哪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科的“教”与“学”,是怎样促进的,采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节小学数学课“认识分数”就是这样。教师把电视台里的公益广告做为教学资源,录下并剪辑了八个孩子分一块蛋糕的视频。视频片中,当八个孩子平均分完蛋糕时,来了第九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给他。教师问

学生:来的孩子吃了多少?课堂寂静了十秒钟左右,突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认识分数”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在这节课的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教师就这样创造性地应用常见的广告视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分数除法有了认识,并且是自主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能力。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技术,但还是以陈旧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不能叫创新。我们教师还是要问一下自己:这样的技术应用创新,符合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了“教”还是促进了“学”,抑或兼而有之?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转化,成为常态的新的发展水平。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多年前开始尝试应用时,就是当时的“创新”,发展到现在,广大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课堂也已经是普及应用的“常态”了。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实验(非常态教学)——普及(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换句话说,能够转化为常态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有效的应用创新。

听过一节低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学习的课。在课上,学生显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计算机操作、图形、颜色和文本上,对思维主题及扩展的注意,倒反被冲淡了很多。这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为画图而画图。教师课后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级小学生因受思维发展水平所限,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不合适,教师绘制指导的困难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这个年段,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常态学习行为,而用纸绘,情况则好得多。

作为常态课中的应用创新,要有可以观察到的呈现形式,即“创新点”。创新点可以在整节课上呈现出来,如在Moodle平台上组织教学;也可以呈现为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方式的创新、成熟技术的应用创新等,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而真正的创新点,应该是明确为提高教学质量效益服务的,是能够促进教学创新的。{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实践反思或总结}.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设计

技术应用创新要成为真正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创新,就应该重视教

学设计和技术应用创新设计,二者缺一不可。应用创新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少,更需要有独到而科学的设计,合理而周密的实施,否则会大大降低其有效性。

不管采用什么技术应用创新,教学设计时,首先是要考虑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然后再考虑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设计中,可以把技术应用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并根据所选技术工具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环节。在具体呈现的教学设计文本中,技术应用创新设计要有,特别是一些以技术应用创新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或比赛中,要有创意、亮点和特色,如:电子交互式白板、基于网络的远程合作学习、Moodle平台……等,但还是为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两个设计的关系要摆正,技术应用创新设计应该服务于教学设计,技术应用创新目标应该和教学目标相符。

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科而不是围绕技术。比如,有些教师决定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白板课”,关注点就从学科转向工具,教学设计围绕着“白板”转,从设计开始到课堂实施,始终下意识提醒自己用的是“白板”,要把白板的功能尽量多地应用起来,展示出来。要避免像这样技术应用先入为主、首先想到工具而忽略学科教学和学科学习的应用创新,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多年前多媒体在课堂应用实践中也曾经发生过类似情况。特别是要做好先进的技术应用创新与优秀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设计。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反思性说课

技术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即使做了周到的设计,其实施过程中,也还往往会生成一些没有预设到的问题,特别是创新应用,更需要教师及时反思总结,以调整原先的设计和实施。要重视反思性说课。

反思性说课和预设性说课不同:预设性说课在上课之前,重在说预设;反思性说课是在上课之后,重在说自己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的、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及反思性设计。反思性说课,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明确的针对性,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更大的帮助。特别是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其应用、作用、绩效等方面更需要教师进行反思。目前各种说课评比和说课比赛中,反思性说课比例占绝大多数。

针对技术应用创新的说课,要说技术应用创新,更要说学科教学。要做好两{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实践反思或总结}.

者兼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应用创新的反思性说课要有针对性,不要泛泛而谈。重点可以有以下一些:

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目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在哪些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哪些技术应用策略,技术应用有什么创新点,为什么采用这些策略;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应用创新,解决了哪些用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或解决效率较低的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的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效果甚微,为什么。等等。

一定要避免把说课说成器材设备或平台的功能介绍,如:“这个教学环节,我用了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它可以放大需要放大的图片,我设计的课件就是这样的”,“那个环节,我用了白板的遮挡功能,可以看一看我是这样操作的”类似的内容,而为什么用这些功能却很少提及,把说课异化为功能说明。这样的说课,时有发生,特别是以技术应用创新为主题的说课,教师过多介绍创新的呈现形式而忘了课。

说课中的教学反思,既要有针对学科教学的,还要有对技术应用的,如对技术的选择、设计、应用等,要具体。对创新的探索,也应该有所反思。反思要提出有价值的研讨问题,进行观点性陈述。

说课时的语言应该是科学的学术性的,尽量避免华丽的艺术性的。遗憾的是,个别教师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还是采用了大量经过修饰的、充满艺术性的陈述语言。说课过程中,较多关注的是“我”而不是“课”。说课说课,是“说”,不是“朗诵”,也不是“表演”。

篇五:《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信息技术整合实践反思》

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随着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仿真和数字化实验等系统的日臻成熟,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已经成为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把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教学中,是我校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下面本人简单谈谈我校物理学科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把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一些做法,并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对其进行一些反思。{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实践反思或总结}.

一、我校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实践

1.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相整合,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物理知识点在网上找到相关网站,让学生上网浏览,便可以从小小的窗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满足的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所以整合对新的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直观展现抽象的物理知识

物理课程中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电流的形成、平抛运动等。常规的教学中运用挂图、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准确的感性效果。而信息技术可以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多种方式向学生

篇六:《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工作总结

桓仁实验中学

田凤国

2015年1月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工作总结

桓仁实验中学:田凤国

时序轮转,暑往寒来,从二户来学校到实验中学,从物理教师到本溪市信息技术应用

骨干团队的一员,三个多月来,在这个新成立的团队中,我不断学习,与他人探讨,更新

观念,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主

要有以下方面:

一、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时

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正处于逐步提高的过程,好的情境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心理活动指向和

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每节开始都有引入新课的事例,并提出了本节应解决的主要

问题。我们若平铺直叙的引入,学生兴趣不会很大,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则可以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磁现象》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再现探险者在森林里迷路

时,利用自制的指南针辨明方向的场面,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

清原委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在引入新课时,用多

媒体展示在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困境中和愉快的辨明路线继续前进的画面,学生定会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

二、需要模拟实验时

物理实验,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

和理解概念、总结出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

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

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如在《平面镜成像》一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水平镜像”和

“垂直镜像”的工具,做出铁塔倒影及人物在镜面前成像,使学生不易观察的生活中的现

象,通过及时切入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将运动的过程放慢,则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三、需要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时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

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许多物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

总结出来的,象涉及到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就不能用演

示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由于初中生的知识、经验有

限,又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固执已见,怀疑一切,他们对你讲的内容因为不明

白,所以不相信,知识就难以掌握。此时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现象,效果

就可能大不一样。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

你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你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

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

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又如在《核能》一节的教学中,可先采用多媒

体技术切入原子弹爆炸、核电站发电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分析其物理过程和

原理时,又及时切入核裂变的模拟动画,使学生理解链式反应这一现象。这样就符合学生

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的建构物理知识。

四、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时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正好可发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

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性,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达到培养兴

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但具体使用过程中,绝对不是课本习题的搬家或是利用

了大容量的特点搞什么“题海战术”。而应采用适宜的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模拟出

较为真实的物理现象,并利用其交互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如

在《惯性惯性现象》一节复习检测中,可设计一题:先切入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

画,再闪现:“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的问题。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

识来回答。对将惯性知识用于实际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再看飞机在

目标上空投掷物质产生后果的动画。

五、在运用白板课件有困难时

通过组建的信息技术应用小组在每周二的教研会上集中讨论和学习,在电子备课室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实践反思或总结}.

通过实践演练达到小组成员都能够在课堂上熟练应用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使用,

并结合组内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组织下,我在十月份对全校一线教师进行相关

内容的培训,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2015年1月7日

篇七:《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与感悟》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与感悟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将内容结构的表达多媒体化,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求学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应用与创造性。

下面是我在“温度的变化”这一节当中的教学过程与感悟。

一、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水吗?怎样烧的?

生:介绍烧水过程。

师:老师用酒精灯给这杯水加热,谁会发生变化?

(板书:水温)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温变化。(板书)

(二)、新课

1、收集数据:

师:水温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升温或降温。

师:如果给水加热,你怎么就知道水温升高了?

生:用温度计测量。

师: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水温的升高?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仪器。为了更好的实验还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下面我们看一看都有哪些分工。(出示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