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导航

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艺术展演开幕式上的讲话

2020-12

篇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材料汇报》

贵州省第四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

紫云自治县宗地民族中学

紫云县宗地民族中学位于贵州省紫云县城东南隅,地处麻山腹地。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民都是苗族,有少部分的汉族和布依族,这也是亚鲁王的故乡。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全乡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校教职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开拓创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目前,学校正在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办学思路,以独到有力的管理措施、严谨的教风、求实的学风和文明的校风努力创造一所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农村民族中学。同时,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只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实现文化传承,养成实现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特色。我校会重点围绕苗族的历史文化,人情风俗,文化活动内容及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内容,重点搜集了散落在紫云县境内的民族体育、民间歌谣、民间戏曲、民间风俗、民族饮食、民族英雄人物(亚鲁王)以及民间工艺制作等原始资料,几年来,我校为了传承发展我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紧紧围绕项目学校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

优势,调动广大师生的学习宣传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有组织的多次走访乡内的各个村寨、民间艺人,搜集资料,查缺补漏,用好每周1节民族文化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扎实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我县民族特色,为深层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气氛,为学校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申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积累了很多经验,积累了很多资料,为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气氛。在这样一块充满民族气息的土地中,我们将根据有利条件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学校真正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这也是我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建设一所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学校。为此,特制定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

一、领导机构

组长:韦堂伦(宗地民族中学校长)

副组长:杨再华(宗地民族中学政教处主任)

成员:郭春华张榜品闵卫勇姜世雄陈莉危福明邓兴荣

二、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条件

重视和发展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我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远流长。为了传承、保护,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提高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水平,促进民族团结,我们曾开展了以下一系列工作:

为了继续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精髓。旨在挖掘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和学习借鉴其它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并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和注入新的血液,今后我校将邀请有权威的少数民族同胞(如民间艺人罗发兴老师)到我校传经送宝,同时

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我校的这一特色教育,我们将抽一部分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技能培训。

我校虽有坚定团结的领导集体,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优美的校容校貌,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严谨务实的教研课改风尚;但严重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欠缺开办少数民族特长教育的器械和设施,并且还需大量资金的注入。

三、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面临的资源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本地区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才。但在办学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急迫的问题是,所有开设课目,都只能让对这方面略有所特长或爱好的老师去完成,基础的知识还可讲授,欲达到或提高一个层次,则有点强人所难,更谈不上什么专业化了。若采取向社会聘用,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又何来资金呢?学生是否能学好,教师是关键。因此,师资的缺乏,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一大难题。

我乡境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国家级景区格凸河下游摆架河、鼠长河;明清年间的湾塘村羊寨官堡,亚鲁王曾生活和战争的地方--德昭等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这些都是还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我校将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使校园文化与之相结合,是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研究调查阶段。

1、组织教师深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我乡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情况。

2、进行归纳、分析、汇总、整理等一系列工作。

3、提出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制定出计划。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实施阶段。

1、立足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2、在学校以前开展的少数民族文化兴趣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继续开展好这方面的活动。

3、在开展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并加以改进。

4、创建独具少数民族风格的校园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推广、普及阶段。

1、在以往开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创设之路。

2、普及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使我校成为一所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学校,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总结经验,把我校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向社会,扩大影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的氛围。

五、实施办法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艺术展演开幕式上的讲话}.

六、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开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有助于我乡乡村旅游的发展)。

1、苗族唢呐舞、庆丰收歌舞2、苗族山歌

3、陀螺4、刺绣

5、剪纸6、木叶哨

七、开设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所需解决的问题

1、师资问题。

我校无舞蹈、乐器、苗族山歌等方面的人才。

解决办法:是否可在本校抽派一名教师到外进行专门培训,回来后专

篇二:《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仪式上的致辞

商洛学院党委副书记左晓民

(2011年10月21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夜华灯璀璨,今夜人潮似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走进商洛学院,即将为我们带来一场高雅文化艺术的盛宴。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全体师生员工,对小梅花秦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高雅艺术经历了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文化艺术中的明珠。它在思想上有深度,在艺术上有高度,在美学上有浓度。大学生正处于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的成熟期,高雅艺术对青年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塑造健全人格、扩展知识层面、培养高尚情操、纯洁净化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把戏剧、交响乐、民乐、歌舞等代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艺术作品,送进高校校园,送给我们的青年学生。

今晚走进我们校园的小梅花秦腔团,是一支和我院大学生同样年轻、同样朝气蓬勃的艺术团队。它担负着秦腔艺术事业薪火传承的重任,近年来好戏连台,精品不断。他们排

演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以其强大的阵容,靓丽的风采,震撼人心的剧情和宏大的场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至今已演出200余场,多次承担国家级演出任务并连获大奖。我相信,他们的精彩表演,一定能使我们的师生员工特别是大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大秦之腔”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采,获得一次难忘的艺术享受!

希望全体师生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高雅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升精神境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小梅花秦腔团的全体演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三:《2012年度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方案》

2012年度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方案

发表日期:2012年5月16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省民委〈〈关于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的通知〉〉以及市发(2006)15号文件精神,在上一年度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我校近两年开展此项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民族民间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加强我校“四风”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开展校本教研,立足本土实际,努力推动并形成厚重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在感受民族民间文化无尚魅力的过程中,陶冶师生情操,结合读书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营造读书氛围,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好学博学的人,使我校教学工作凸现苗族、仡佬族的民族特色。

二、基本情况

市坪乡中心小学座落在市坪乡的集镇所在地,位置较为集中,本身就是具有十分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悠久历史,全校教职工48人(含柏杨教学点4人),其中苗族、仡佬族占教师总数的92%,中心完小学生689人,柏杨教学点42人。苗族、仡佬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8%。

三、民族民间文化的内容

1、苗族、仡佬族的历史文化。

2、四村八寨的区域文化。

3、民族、民间文化与教育教学。

四、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

1、整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2、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校本教研,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

五、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方式

1、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具有民族、民间特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

2、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每日下午放学、例假日等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开设民族风情课,将苗族、仡佬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六、采取的措施

1、成立一支以校长任组长的强有力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作好工作分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各项活动;

3、让民族、民间文化进入课堂。根据实际情况,作好课程调配,上好每周一节民族文化课;

4、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和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组建一支民族文化义务演出队,利用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日进行汇报

和送文化进村寨,到田间;

5、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找准切入点,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作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需要配备好必须的器具、乐具以及服饰、道具等;

7、继续安排老师深入村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关民族民间特色文化的调查、走访与挖掘,做好各村各寨苗族、仡佬族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的搜集、整理;

8、作好课程资源开发,结合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训练,传承优秀文化;

9、设置专门办公室开展此项工作,建立专门档案,陈列相关资料;

10、组建一支合适、稳定的师资队伍,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学校将从专项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11、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学校从专项经费中拨出部分资金给每个小组作为活动经费,由组长灵活安排使用。

12、成立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小组。最大限度的确保课题研究出成果。

七、具体工作安排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余勇(市坪乡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郑林(市坪乡中心小学副校长)

田海(市坪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冉玉华(市坪乡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

成员:吴廷丹吴廷伦李毅朱俊文黄艳红王乾忠钟仕洪吴廷俊吴忠芳徐达袁振山李勇李泽维谢小建苏乾伟彭琰陈霞熊光林谢相平胡康吴明罗兴梅郭昌群黎群任彦树吴兴应谢皇军李帮智谢启林谢建芬

2、工作分工

(1)余勇:负责全面指导工作,上下协调和统筹安排,划拨资金。

(2)郑林:负责校际交流,资金监督管理,调配使用及人员安排。

(3)田海:负责读书活动,校本教研,课程配置、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民族文化课,确保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做好各相关学科的统筹工作,为在校园开展民间文化活动提供发展空间。

(4)冉玉华:负责具体规划、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建立档案及资料陈列;具体组织人员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负责协调专项资金的使用申请划拔,确保各项经费准确、及时,有计划地用于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开展。

(5)吴忠芳吴兴应袁振山负责本组教研教改。其他成员按方案分工开展工作。{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艺术展演开幕式上的讲话}.

3、资料搜集整理

(1)资料搜集组:负责更深入的搜集苗族、仡佬族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及各类文化中极富民族风情特色的歌、舞、戏曲、游艺体育等方面的资料。

组长:熊光林

成员:彭艳黄华袁振山黄艳红苏乾伟谢小建朱俊文李勇吴廷俊陈霞冉玉华

(2)民族风情、历史人物、民族服饰、图片、自然风光等资料的搜集由徐达

吴廷伦李毅负责。

(3)实践活动资料由每个小组在实践活动当中总结整理。

4、民族民间文化与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活动课及其他活动时间,介绍市坪民族民间文化特点,参照校本读物挖掘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结合常规教学活动,转变观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进行校本教研。成员为全体教师。

5校园民间文化实践活动安排

(1)加强科技创新培训和科普宣传,实验室,远程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相关培训方案,对师生进行科普知识训练,电脑绘画与制作,教导处协调相关办公室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其中朱俊文老师负责组建学校民族民间工艺制作室,其内容包括雕刻泥塑编织等,具体指导老师有李帮智、谢启林、陈建平、吴廷丹、谢建芬、李泽维、谢相平等;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原有的活动节目继续加强训练,本学期开始排练钱杆舞、倒茶舞、草凳舞等民间舞蹈,舞蹈剧本由罗兴梅、熊光林谢相平陈霞吴忠芳等语文教师根据校本读物上面提供的例子改编完成,训练指导老师有朱俊文、谢黄军、吴明、胡康冉玉华等。

(2)图书室管理员每天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向师生推荐阅读材料,协助少先队大队部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结合当代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实践活动。具体责任人彭艳谢建芬以及各班主任。

(3)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强健身心,结合学校的场地设施,遵照“一校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一人一爱好”的宗旨,各班主任,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人兴趣爱好,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和课外训练活动,了解相关体育知识,达到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的目的,具体组织指导教师是袁振山、黄艳红王乾忠,负责指导体育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确

篇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

思南县第五中学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只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实现文化传承,养成实现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特色。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意见》和省民委《关于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的通知》,以及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学校组织了“体育大课间”,成立了以校长秦重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师分组到学生中监督并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主题: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时间:上午第二节课下后课间操30分钟;活动内容主要分为:蛇形跑、队形变换、徒手操、分组活动、放松操等。针对我校所处地区民间文化底蕴丰厚,地域分布较广,民族文化异彩实际和学校情况,将学校教师分成二十三个组,重点围绕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本土民族中较为久远文化教育,人情风俗,文化活动内容及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内容,重点搜集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