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发露的意思

发露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拼音fā lù

词语解释

发露[ fā lù ]

⒈  显示;流露。

⒉  揭露。

⒊  指被揭露。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显示;流露。

汉 王粲 《神女赋》:“称诗表志,安气和声。探怀授心,发露幽情。”
南史·焦度传》:“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辱 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故 攸之 怒,改计攻城。”
《朱子语类》卷七十:“初六是那小人欲为恶而未发露之时。”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二:“凡人之学,有之必欲发露,故以能默为难。”
鲁迅 《且介亭杂文·说“面子”》:“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 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

⒉  揭露。

《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其大章著不可掩者,乃肯发露。”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其 张亢 所奏二事,若未有发露,乃是自首。”
鲁迅 《华盖集·通讯二》:“要救正这些,也只好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

⒊  指被揭露。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夫 魏忠贤 者……至 崇禎 初年,罪状发露,押往祖陵,潜行自尽,磔尸 河閒。”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网络百科

发露

  • 发露
  • 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九上):“如是五逆十恶及余一切,随意发露,更不覆藏,毕故不造新;若如是则外障渐除,内观增明。”
  • 成语词典网m.377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