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人作文
导航

分享的快乐优质教案

2020-12

篇一:《《快乐一起分享》教案及反思》

快乐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2、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让孩子体会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帮相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教学准备

学生的集体照、漫画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照片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1、出示书中的集体照片和漫画人物的表情,让学生观察。

2、把本班同学的集体照片拿出来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知道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情,回忆在过去集体活动中大家的开心事。

3、指着本班同学的照片说说同学的优点,说说自己和同学之间有趣的经历和体验。

二、安排一次“我让你快乐吗?”的采访。

1、自由采访学校的老师、同学,真切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2、引发学生对自己行动的思考,体会怎样善友乐群、欣赏别人。

三、安排一次“我快乐吗?我让你快乐吗?”的交流会。

1、在学习中、游戏中、集体活动中,同学之间是怎样分享快乐的?

2、回忆你还和同学分享了什么快乐?

3、组织学生思考:别人带给我什么快乐,我又带给别人快乐了吗?

四、“我的收获”展示会。

1、让学生结合黄诺舟同学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收获。

2、学生展示和同学在一起游戏的照片、共同制作的手抄报、共同获得的奖状、共同采集的标本。

教后反思:

《快乐一起分享》是科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到热爱,关心,并维护班集体的内容。而第一课是本单元的导入部分,通过让孩子体会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客服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我把自己上课的一些理念及反思总结如下:

1.灵活处理教材。

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活动内容。对"分享"行为,本课从两个方面加以设计,其一鼓励儿童将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和他人分享;其二引导儿童感受他人的喜'悦、分享他人的快乐。在教学习中应二者兼顾。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回归生活,突出课堂的经验性。

本课程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在指导儿童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在开始本课教学前我应了解班级的情况,并尽可能地发掘班级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体验快乐。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回忆往事,畅谈快乐。特长展示,分享快乐。“快乐现场”请同学们现场采访一位同学或老师,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快乐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同时再把你开心的事告诉他,让他也分享一下。整节课,都是全班同学在共同活动,并且使他们自己在活动,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

而我通过教学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各环节过渡语不够自然流畅。评价语不够丰富、得当。教师讲的过多,对学生引导的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回答的快乐事有很多重复,没有层次性。还有,没有很好的融入学生,课堂气氛不够融洽。希望自己不断进步,以后能够给孩子一个更加完美的课堂。

篇二:《中班社会《分享真快乐》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分享真快乐

教材分析:

随着幼儿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分中班幼儿会在游戏中出现独霸行为,为此常常难以和同伴友好交往,享受不到交往的快乐。故事《一粒小米种子》讲述了一只小鸡为了和小伙伴共同分享一粒小米,细心播种,耐心等待,收获后终于将小米分给大家吃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认识到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学会如何分享。

活动目标:

1、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谦让、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活动重点: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或者一本图书,布置一个“我喜欢的„„”。

2、《一粒小米种子》教学挂图、PPT(幼儿与同伴分享、愉快玩耍的照片)、轻柔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了解幼儿关于分享的真实感受。

1、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提问: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本图书,并让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创设问题情境,幼儿讲述有关分享的想法。

提问:如果你喜欢的东西你的同伴也喜欢,你会怎么办呀?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藏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一起玩,有的小朋友说你玩一会我玩一会谦让着玩。小鸡连克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来听故事,看看小鸡连克是怎么做的?

二、讲述故事,理解分享的行为和意义

1、完整讲述故事,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快乐的事情于小伙伴共享。

提问: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连克的同伴吃到小米时心情是怎样的?小鸡连克的心情又是怎么样?

小结:小鸡连克有好东西时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分着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有好书能轮流看。分享让同伴快乐,也能让自己也很快乐。

2、讲述自己的分享经历,感知分享的意义。

提问: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三、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体验分享的意义与快乐。

1、播放音乐,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结伴交换。(注意引导幼儿能与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2、观看与同伴分享物品时的情景照片,感受到同伴之间分享时的温馨与美好。

提问:你和谁分享了自己的好东西?交到了新朋友吗?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吗?怎样解决的?

小结:分享能帮我们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3、小结: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后,这样就会有更多小朋友能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了。分享不仅能使小朋友得到更多的玩具和图书,而且能使小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乐。小朋友在之后活动区活动时要注意互相谦让,和同伴分享着使用活动区材料。

附:故事

一粒小米种子

有一天,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连克平时非常大方,朋友们也很多,从来不一个人吃东西,有东西总是分给朋友们一起吃。他瞧瞧找到的这粒小米种子,不由的犹豫起来:种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鸡妈妈知道了,就告诉他说,你把这里小米种子种在地里秋天再来吧。秋天到了连克来到埋下小米种子的地方。只见长长的一株小米成熟了,结的小米谷粒真多啊。他赶快把谷粒收下来。连克把丰收的消息告诉朋友们,请大家到他家里来做客。朋友们看着桌子上摆着金灿灿的谷粒,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篇三:《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并知道怎样分享。

2.别人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以帮助人为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点

懂得什么是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2.学生收集关于分享的名言。

3.学生分组准备贴画。

4.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

活动一:示范引路,体会分享

1、板书课题:分享的快乐

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快乐。

今天是个快乐的日子,我们把今天这节课确定为我们班上的“分享日”,老师请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样东西带到今天的课上来,你们带来了吗?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队伍里来和你们一起分享,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物品—喜羊羊)。

2、师:谁来说看了老师带来的物品之后心情怎样?

活动二:开展活动,尝试分享

1.引导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呢?(抽学生口头说一说)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最爱的物品,这件物品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请一名同学介绍)

师:听了同学的介绍,谁来说感受,你想不想也能玩一玩?(面对介绍的同学)你愿意给同学玩吗?

师:(请玩过同伴玩具的同学)说说你玩了××同学的玩具后的感受。(请带玩具的同学)你听了同学的话后,你有什么感受?(体验满足感)。

过渡:看来快乐是可以分享的,那你们是不是也愿意把你的心爱物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分享的快乐优质教案}.

接下来,就是我们大家分享快乐的时刻。在分享快乐之前,老师有要求(出示课件):1.向同学介绍或演示自己的物品,并说说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2.要爱护别人的“最爱”,在玩时交流自己的感受,不损坏别人的物品。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分享的快乐吧!

2.组织学生分享同伴的东西的活动(四人小组)。

3.提出问题,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让同学分享了,同时,也分享了别人的物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体会: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更加快乐。)

小结:当我们把自己的一个快乐与别人分享后,就将拥有两个快乐!(课件)

活动三:联系生活,理解分享

1.联系生活说“分享”。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将自己心爱的东西给别人看和玩是一种分享,在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分享,请同学们看看33页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与人分享的?

小结: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一些,或借给别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这样的分享会带给我们友情与快乐!

师:类似这样的事我们应该经历过,同学们,在班上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从中体验到了快乐吗?先在小组里给大家讲一讲。

学习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活动四:活动天地大家的智慧多又多

过渡:与别人分享物件让我们得到快乐,帮助别人也让我们感到快乐。分享想法,合作交流也会让我们感到另一种快乐。请打开课本35页—活动天地。

1、了解课本插图的意思。

2、展示、介绍贴画:

过渡:昨天,有几组同学也合作制作了贴画(展示),请看他们也像课文中的同学那样,用废报纸制成了贴画。

学生介绍作品:(谁想到了做什么)老师也介绍另外一张贴画。

3、引导:通过观看其他组同学的画后,你们肯定有了更新更好的办法,让你的作品更美、

更新颖。课后,你打算用废报纸或者卡纸之类的材料做什么作品?再次交流交流吧。

4.小结:分享想法,合作交流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使我们收获成功的快乐,。正如爱尔兰

戏剧家萧伯纳的名言—“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读到这里,你不由得地想到哪句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活动五:故事与思考

过渡: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故事,大家愿意帮助老师吗?

1、学生看课本,讲出盲人在夜晚挑灯的故事。{分享的快乐优质教案}.

2、老师:猜猜盲人是如何回答的?(帮助了别人,让我感动了快乐)

由此你想到了哪句谚语更贴切地表达盲人的想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帮助老师解决了故事中的问题,使我茅塞顿开,让我感到了快乐,谢谢大家!

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咱们班的“分享日”,在这节课中,你都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体验了分享的快乐,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与人分享,懂得了分享意味着付出,快乐就是我们的收获,学会分享会可以让我们的集体更温暖,让人与人之间更友爱,也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把与人分享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并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这样我们就掌握了拥有快乐的金钥匙。课后活动:

同学们,你们都懂得了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真棒,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渴望分享快乐的人,如: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边远山区的同学们,你们准备怎样把你们的快乐和他们分享呢?课后与同学再交流。

板书设计:

分享的快乐收获

篇四:《《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路霞》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平罗县城关四小——路霞

一、教材分析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为《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乐》三课。《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帮助,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在合作中的活动为基础,力求把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分享是一种人间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现代小学生生活环境优越,他们被长辈宠爱所包围,自我意识较强,与人分享意识较弱。一方面,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交往,喜欢新朋友,但却不会分享,也不会解决与他人产生的冲突。

三、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并知道怎样分享。

2.别人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以帮助人为自己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

懂得什么是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五、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2.学生收集关于分享的名言。

3.分小组准备剪贴画或手工制作所需材料。

4.教学课件。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示范引路,体会分享。

师:同学们好,今天是个快乐的日子,因为昨天我们约定把今天这节课确定为我们班上的“分享日”。老师也带来了几样物品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这是什么?(溜溜球、玩具熊)这些都是我女儿的心爱的物品,她很愿意和你们分享。谁想玩玩溜溜球?谁想抱抱熊宝宝?(把物品送到几位同学手中,玩,看后,请这几位同学说说玩、看后的感受)

师:谁来说说:玩了、看了老师带来的物品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指名3名同学发言)

师:看到你们玩的开心,我也很快乐,这就分享带给我的快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课:分享的快乐(板书:3.分享的快乐,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老师刚才的做法,说说你怎样理解“分享”这个词的意思?(2-3名学生回答)

活动二、开展活动,尝试分享。

1.过渡:聪明可爱的同学们在心里已经理解了分享的意思了,想不想用行动来体验分享?昨天我们约定好了,今天都要带上自己的心爱之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带来了吗?好,现在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向老师展示一下,哇!真是琳琅满目啊!想不想立刻和同学们分享?好,现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放在课桌上,小手放好,小身体坐端正。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活动一“分享日”的活动要求,让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动要求是什么)

活动要求:

1.以四人为一小组,轮流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或演示自己的物品,说说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并将自己的物品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

2.分享别人的物品时要爱护别人的“最爱”,不损坏别人的物品。在分享时或分享后和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的分享感受。

同学们,我们分享的时间为5分钟,分享完后将自己的物品放好在课桌上,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孩子们,分享的快乐时刻到了,各小组可以开始了!

3.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各小组的展示、分享情况。

4.交流感受:现在,老师要采访一下同学们,听听你们的分享感受。哪个小组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请举起右手。

采访问题:你今天带来了什么物品和同伴分享?介绍或演示一下你的物品?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的快乐?刚才,你都和小组内的哪那些同学分享了你的心爱之物?

现在老师要采访一下他们:刚才你分享了同伴的心爱之物,你的心情或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说一说,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刚才的分享中,当你看到同伴非常喜欢你的物品,对你的物品爱不释手,现在又听到他开心的话语时,你的感受如何?

师:看来,把让自己快乐的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

这就是——(分享的快乐)

对,这,就是分享带给你们的快乐呀!

师:那么,当你欣赏、分享了别人的物品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把让自己一个人快乐的物品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你的一份快乐变成了好几个人的快乐!同时,你自己还欣赏、分享到了别人的物品,不仅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更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样的感受可以用课本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品德书32页,找一找是哪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正是这句话,老师也找到了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齐读一遍)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今天同学们自己拿出了一个快乐与好几个同伴分享,现在你的一个快乐变成了几个快乐了?现在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我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或者许多个快乐!我更快乐!

活动三:联系生活,理解分享

师:同学们,此刻,在我们的教师室里充满了分享的快乐。其实,在我们一点一滴的生活中也需要分享来增添色彩。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如果是你在生活中碰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每幅图指名2名)

(课件出示两组模拟情况图,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引发他们困难来到时应该怎么做的思考。)

师:你们送过去的水不仅解决了小伙伴的口渴,更温暖了小伙伴的心,同时也传递着你们的友情、你们的快乐。

师:你的伸手相助为别人提供了方便,也为自己增添了快乐。小结: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一些,或借给别人用一用,这也是一种分享,这样的分享会带给我们友情与快乐!

师:类似这样的事我们应该经历过,同学们,在班上或者是生活中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从中体验到了快乐吗?先在小组里给大家讲一讲。

学习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的心情怎样?

师: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又有何感受呢?

师: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快乐。正如这两句公益广告语所说:(大屏幕出示:并齐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同学们,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今天你帮助了别人,或许当明天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助你的。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篇五:《《分享的快乐》教案》

《分享的快乐》教案

一、课标分析: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边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已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经过课前的预习,收集准备材料,通过交流,谈感受,学生应该能理解本课的内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

三、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五、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分享。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带来。

八、座位形式:每组6人或8人,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

九、教具准备:小黑板或纸条

十、过程设计:

师:大家回忆一下,你还记得哪些快乐的事?(学生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激活课堂气氛,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享受同学们带来的快乐

(过渡语)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班的“分享日”。你知道为什么称今天是“分享日”呢?

学生汇报(就是每个人把自己喜爱的物品带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很多好东西。请你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请两位学生介绍一下,让其他同学来欣赏。(提示:介绍它的名称、怎么来的、特点、用途)学生评价,谁介绍的好?(请两位学生)以鼓励为主。

现在,我们共分为六个组,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物品,介绍它的名称、怎么来的、特点、用途。组长评选出一名全班交流,我拍手就停止讨论。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师:刚才在交流中,当别人欣赏你的物品,并发出赞叹时,你感受如何?

(学生汇报)

师:当你欣赏别人的东西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汇报)

师引导感悟:对呀,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另一个同学分享,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出示小黑板或纸条)齐读。假如有三个甚至更多的同学与你分享,就变成了更多人的快乐。

活动二: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分享,掌握帮助别人的方法

师: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小黑板或纸条: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学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家离学校比较近。小明该怎么办?

师:你们想想小明同学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请大家选择一个合理的帮助方式。

1、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2、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3、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学生选择。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或第三种呢?(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多时间。所以第二种办法最好。)可能学生在选择时会选错,教师要注意引导。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出示小黑板或纸条:这是一节美术课,人家都在画画。这时,丁丁在上颜色时,发现书包里的水彩笔没带,他坐立不安,这时,同桌冬冬发现了……{分享的快乐优质教案}.

请大家想想,冬冬这位小朋友会怎么做?

学生汇报。

(小结)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尽力帮助别人。这样,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一个快乐就变成两个快乐,那么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活动三:小记者行动,感受分享

刚才我们看了三个片断,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老师请你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自己班的同学。由小组长扮演小记者,去采访本组其他同学,问题是: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引导:你帮助过谁?借东西给别人啊)

小组长汇报,谁说得最让你感动?师鼓励。

师总结:今天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汇报)

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是一种快乐,欣赏别人的东西也是一种快乐,以后大家有好东西要拿出来分享。平时要多帮助同学,你会快乐无比。

拓展延伸:以后每周的今天为“分享日”,同学们把最喜欢的东西带来共同分享。十一、板书设计:

“分享日”分享各自的好东西

快乐的分享

一份快乐选择正确方法帮人生活更美好

更多的快乐

小记者行动,感受分享

篇六:《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快乐。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乐于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快乐”激情

1.板书“快乐”。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词。问:快乐是什么意思?(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人变得开心,我们摸不到,但我们可以用表情来表达。)

2.同学们有过快乐吗?在什么时候?能说出来一起分享吗?

3.噢,同学们心目中的快乐各不相同,有人说,快乐是结交新朋友;有人说,快乐是看到妈妈的微笑;有人说,快乐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人说,快乐是别人真诚的感激;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奉献我们的爱心,其实,还有一种比获得快乐更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分享”(板书分享的)

4.今天,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勺子》(课件)

5.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想问什么呢?(课件)是啊,同样的食物,同样的勺子,为什么一处是天堂,一处是地狱呢?

二、畅想生日,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

1.出示同学过生日的照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分享的快乐优质教案}.

2.对,这是**同学*岁生日拍下的照片,你们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今年还没过生日的同学,你打算这样过?(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和自己庆贺生日„„)

3.你们的打算真多,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一个人过生日,能说说为什么吗?(是呀,让别人一起来庆贺自己的生日,是多么热闹,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是多么快乐,分享就是一种快乐。)

三、“分享日”活动

1.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非常密切,学会与人分享,合作,相处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素质。分享,能带来快乐,分享,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昨天,我们一起约定今天是我们班这个月的“分享日。”

2.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心爱的物品,我们先分小组来交流和分享。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为了让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