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论据素材
导航

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2020-12

篇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论文》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农村信用社在旧体制下积累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金融风险日渐显现,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然危及到农村信用体系的金融安全。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后更加快速的发展,随着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然而快速的发展也随之带来许多弊端,如: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都加剧了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因此,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合理正确的改革方法,并严格的执行实施,对风险进行防范做到未雨绸缪,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固的先前发展。在广泛关注和研究风险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是尤为突出的,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对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生背景、性质出发,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做到层层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各行业间和客户个人的风险实施预警分析,将某些行业的变动趋势因素纳入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中;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金融主管机关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完善监管工作,指导农村信用社做好防范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Theruralcooperativesrisk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toadvanceindepthandthestrategic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ruralcreditcooperativesinthedeep-seatedcontradictionsaumulatedintheformoftheoldsystemhavebeenexposed,thefinancialriskismoreandmoreobvious,whichseriouslyrestrictthedevelopmentofruralcredit

cooperatives,ruralcreditsystemhasendangerthefinancialsecurity.Cooperativefinancialanizationinourcountryhasalonghistory,afterthefoundingofmorerapiddevelopment,withthesocializationdegreerise,ruralcreditcooperativescooperationpropertiesblurred,andwasconvertedintothenationalbankinruralgrassrootsagencies.Howeverrapiddevelopmenthasbroughtaboutmanydrawbacks,suchas:propertyrightrelationsarenotclear,legalpersongovernancestructurenotperfectetc.Problemsareexacerbated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theformationoftherisk.Thereforeaordingto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oftheriskformationofcause,theauthorputsforwardsomereasonablerightreformmethods,andstrictimplementationoftheimplementationoftheriskpreventiondosaveforarainyday,sothat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healthsolidpreviousdevelopment.

ThisarticlefromthebackgroundofChina'sruralcreditcooperatives,propertiesofthecausesof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madein-depthanalysis,andputforwardaseriesofmeasurestoprevent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Andmainlyfromthreeaspectsrelated

out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includingestablishunityofriskmanagementagenciesandanizationsystem,cleardepartmentsandtheresponsibilitiesoftheposition,dolayersofguardagainsttheriskof;Establishtheriskofearlywarningmechanism,strengthenbetweensectorsandindividualcustomersoftheimplementationoftheriskearlywarninganalysisofsomeindustrieswillchangetrend,theriskfactorsintotheearlywarningsystemintheindexsystem;Tostrengthenfinancial

supervisionofstrength,financialpetentauthoritywillincrease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ofsupervisionandmanagement,developstrictsystem,perfectthesupervisionwork,guidingruralcreditcooperativestoguardagainsttheriskmanagement.

Keywords:Financialrisk;Riskmanagement;Preventivemeasures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农村信用社现阶段存在的风险及影响...................................................................6

2.1、操作风险及流动性风险..............................................................................................6

2.2、法人治理结构及产权风险..........................................................................................7

2.3、道德风险及贷款风险..................................................................................................7

2.4、信用风险及利率风险..................................................................................................8

2.5、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影响..............................................................................................8

第三章、农村信用社风险成因...............................................................................................9

3.1、总资产,不良资产数量和结构..................................................................................9

3.2、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10

3.3、操作体系、技术、意识落后,员工职业素质偏低................................................10

3.4、其余方面原因............................................................................................................10

第四章、风险研究及防范措施.............................................................................................11

4.1、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估的方法....................................................................................11

4.2、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方法........................................................................................12

4.3、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措施....................................................................................12

总结.........................................................................................................................................15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篇二:《浅谈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浅谈农村信用社经浅营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是指信用社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原因,导致信用社发生资金、信誉损失的可能性。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全程性,不确定性或多变性以及风险损失的突发性。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农村信用社内部风险中的操作分险,以及外部风险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来加以分析和研究风险的可控性。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

引言:农村信用社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点和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了信用社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信用社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信用社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信用社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概念特点

1.全程性。

经营风险存在于农村信用社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不论是信贷、储蓄,还是投资,不论是票据交换,还是账务处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稍有不慎,风险就会由“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损害,甚至是严重的损害。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没有风险的业务是不存在的,没有风险的资产也是不存在的。

2.不确定性或多变性。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产生的根源与某种人为因素有关,从而决定了其经营风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市场环境、企业行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农村信用社出于竟争压力,也在不断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项目,这也会使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变化。

3.风险损失的突发性。

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许多风险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

成严重的危害,令银行措手不及。如信贷客户不经银行同意。

二、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机构风险控制薄弱

在农村信用社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中,基层机构数量最多,违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基层银行,反映了各银行对基层机构的控制及基层机构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管理链条长导致信息传导效率低下,上级的管理要求不能完整的传达到基层员工;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培训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辅导监控机制,基层员工不能正确识别各类业务中的风险并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控制。

2、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初步形成,但风险管理没有作为风险文化植根于所有员工的心中,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树立,没有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系统而完整的风险管理战略还有待于加强,风险管理侧重于后台管理,没有将其作为信贷决策、风险敞口限额控制、贷款定价、资本资源配置的有力工具。

3、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在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题,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题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而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4、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风险部门没有能力承担起独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三、农村信用社对所面临的问题的改进对策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农村信用社提高自身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能力。积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用过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倡导合规文化,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开发风险管理工具,完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加强it基础建设,营造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提高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缓释、监控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1、以基层机构为管理关注重点,提升整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操作风险管理应以基层机构的执行效果作为评价、验证管理效果的标准,提供给基层机构用以识别、评估风险的工具,对基层机构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控,加强基层机构负责人的激励约束,加大对基层的培训力度,加强员工的考核,在基层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学习制度。

2、整合、规范制度流程,实现管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梳理全行的制度流程,建立制度流程体系,实现逻辑统一,避免交叉、重复和空白,建立动态的更新机制及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业务操作有章可循,规章制度相互衔接,规章制度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制度的设立、修改、废止流程,及时发现和弥补制度漏洞。

3、秉持以人为本,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操作风险的定义表明,其产生于流程、操作与系统,但根本上源于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应利用平衡积分卡等绩效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对机构和员工的操作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4、加强审计检查。

扎实开展操作行为的审计检查。重点抓好大额存款变动情况的对账,积极推进“上门对账”、“网银对账”、“当面对账”、“交叉对账”等多种管理方式,对重点账户存款和存款账户异常变动的财会部门要组织专人逐笔上门对账,严防侵占客户资金行为;对印章、支票账户,严防套取资金的行为发生。同时开展突击检查,认真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强制休假、亲属回避等制度。

参考文献{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1.周强-商业银行业务中风险分析与控制《商情》-2011年22期

2.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昌铭-金融全球化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及其控制研究2009-华中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

篇三:《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隐患

及其防范措施

作者:童灿惠

单位:博罗县龙溪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邮编:516121

[摘要]

我国经济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受到了阻碍,为了扩大内需,我们从很多方面对许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农村在我国经济中占的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意识到农村的发展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而相应的应该意识到必须研究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金的农村信用社,只有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为农产提供所需的大量资金。因此研究如何使信用社高效工作成了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体制、环境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严重阻碍了其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的研究,否则小则影响一家信用社的效益,大则影响整个农村信用社的声誉。

[关键字]: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风险隐患;防范措施

正文: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1、经营方式上的局限。农村信用社根据国务院及人民银行的要求,主要服务于“农民、农村、农业”。我国的农业以小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农村企业数量又极少,规模又不大,技术水平比较低,并且因为易受自然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所以农村信用社所吸收的资金主要都是农民的零星存款,而其中定期存款占比较高,以致资金的筹集成本相应也较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是发放到田间地头的小额农户贷款,经营管理费用较大,库存现金占压和运钞费用开支、资金的结算,以及其他各项营运成本等等,都比商业银行要高出许多;农业的高风险、低收益又决定了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而造成贷款农户财产及生产遭受损失,以致难以偿还信用社的贷款,势必使信用社间接成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风险承担者。在机构的设置与分布上,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业务量多而金额小,规模有限,增资扩股的渠道狭窄、单一,资本金不足,抵抗风险的能力也相应较弱。

2、管理不到位。农村信用社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后,专业人才少,职工普遍学历不高,素质亦不高,许多人员甚至对金融政策法规、金融基本业务不熟悉,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一些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打破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儿,对工作业绩好的没有实施奖励,对落后的、违规经营的又没有采取惩罚措施,以致于职工们思想涣散,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对风险隐患漠不关心,摆出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难以形成团结一致干好工作的好势头。部分工作人员还缺乏吃苦精神,工作力度不大,一遇到点困难就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缺少对抗风险的战斗力。

3、经营机制不灵活。按照有关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事实上的情况却是基层信用社经营不够灵活,而且由于联社统得过死而没有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大多数信用社只有放贷约束机制,却没有制定完善的效益考核办法和放贷激励机制,“惜贷”、“怕贷”、“惧贷”思想较为严重,限制了业务的发展。另外,信用社在经营中还缺少自主权,从人到财、到物的管理权全部收归联社,妨碍了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旦出现了经营风险也会因之而转嫁给联社承担,每个基层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好坏及风险的大小,与其管理者的报酬、待遇和职工的工资、福利并无太大影响,因此职工们工作主动性差,整体缺乏化解风险的压力和动力。

4、社会信用观念淡薄。据调查,有相当多的贷款户在贷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地摆出一副“杨白劳”的可怜相,一俟贷款拿到手,便摇身一变成了“黄世仁”的无赖嘴脸,千方百计地赖着不肯归还贷款,恶意拖欠,任你绞尽脑汁、磨破嘴皮,他自刀枪不入、巍然不动,认为反正钱是公家的,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以致于给农村信用社形成相当一部分难以消化的不良贷款。

5、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给农村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大了道德风险和资产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规模小、效益差的乡镇企业被改组、被兼并或是破产,有的故意借此机会逃债废债,导致信用社大量资金损失,一部分债权悬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经常以行政干预方式指令贷款,造成部分信用社资产风险。并且现行《担保法》中规定,土地所有权以及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均不允许用来办理贷款抵押,许多农村贷户无物可以用来抵押,再加上办理抵押登记的手续比较繁琐,费用较高,造成信用社的大量贷款实际上并无抵押担保,债权难有保障。

6、缺乏监管约束。就农村信用社自身来说,虽然大多按合作制原则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以及监事会,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是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实现民主管理,信用社的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就监管机构来说,银监会首先是监管操作上难。银监会的监管是以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为基础的,外部的监管只有通过内部的有效监控机制,才能发挥应有作用,由于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行业自律组织,银监会在对信用社实施监管时难以准确定位。其次是大多农村信用社亏损严重,历史包袱也不轻,以致对其违规经营行为所进行的经济处罚有时不能及时兑现;又因为农村信用社缺乏经营人才而不能顺利对其法人代表实施行政处罚。再就是基层信用社数量较多,并且指令性监管项目也较多,而银监会现有负责合作金融监管的人员有限,监管手段有限,在监管工作过程中常会出现顾此失彼、鞭长莫及的状况,特别是对风险业务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缺乏应有措施,不能及时解决。

二、防范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不仅仅是关系到信用社自身生死存亡的金融问题,而且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以保证农村信用社的稳健运行。

1、加强银监会的监管力度。首先要完善金融监管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高风险社的化险责任、非高风险社的防险责任、银监会与联社的监管责任。其次是要充实监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水平面。再就是完善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机制和手段,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强化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风险,特别是支付风险的扩大和蔓延。第四要加大对高风险社的处置力度,督促农村信用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充率,以增强信用社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2、大力提高职工素质。农村信用社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至关重要,甚{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用社经营的成败。农村信用社要想从根本上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加强金融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通过考试、考核改善员工队伍结构;根据职工的个人素质、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等因素综合考核,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培养出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新世纪金融人才队伍。

3、优化资产结构。首先,对新增贷款要确保其“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农村信用社应按照贷款风险管理系统对借款企业进行等级评定。对于贷款风险度大的企业不予发放贷款,而对风险度较小的企业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予以发放贷款。建立审贷分离和集体审查贷款的信贷风险防范系统必不可少。农村信用社应在信贷部门内部设立贷款调查岗、审批岗、检查岗,成立贷款审批小组,按照程序办理每笔贷款。要加强对所发放贷款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贷款状况及风险进行检查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或减少风险。其次要想方设法清收不良贷款,盘活存量。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欠息较大,资金运转困难。针对此种现象,农村信用社应抓紧落实债权,补办、完善抵押和担保手续,依靠行政、法律等手段,依法清收,避免信贷资产被悬空或流失。

4、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首先应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增强职工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地用银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其次应当完善内控措施,根据农村信用社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本系统的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期的风险及其程度进行监测和预防,在注重银行经营“三性”的前提下,完善内控制度,使其成为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的保证。第三是健全内控制度约束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在遵守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内部现有的各项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和补充,使之形成体系;并加强和完善信用联社内部稽核的权威性,赋予稽核部门相对独立的地位,保障各项制度、措施的贯彻和实施。四是要深化农村信用社劳动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用工和工资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5、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承担支农政策性业务,并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所以对农村信用社予以适当政策扶持是合理的。如果像目前这样基本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向农村信用社纳税,那么对于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承担一定政策性业务,经营规模不大而资金成本较高、形成较大金融风险、历史包袱较为沉重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因此,在农村信用社的困难情况下适当给予一些优惠的差别税率亦是必要的。其次应增加央行支农再贷款、保支付再贷款和专项再贷款,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已经或可能发生支付风险、包袱较为沉重等问题,帮助农村信用社恢复生存、发展的能力。第三应在农村信用社自身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允许其提高呆帐核销的比例,加大其核销呆帐的力度,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补偿能力。第四应针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特点,对农村信用社存放央行款项实行优惠利率,实现保本微利,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

6、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三防一保”工作。农村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应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强化内部管理,细化内控制度,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完善防范措施,堵塞一切漏洞。对于农村信用社各个要害岗位的员工应经常进行审查,并经常进行岗位轮换,发现有不良势头的要将其立即调离岗位。并且要实行经常性的“三防一保”检查制度,落实基层网点的“群防群治”,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维持经常的经营秩序,在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效益。只有坚持“三防一保”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国家资金安全,降低经营风险,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四:《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施治措施》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施治措施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三是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四是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种欺诈的特征有:(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借款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健全机制和发展能力,形成高负债、低效益、软约束、超分配的局面,致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这在以前的“五小”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中表现相当突出)。给信用社贷款造成损失,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四是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二是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却不能保证按季付息和逐年归还本金。对于这类贷款,农村信用社感到左右为难。

三是国际因素。主要是在对外开发进一步扩大的形式下,国际贸易、信贷、利率、汇率、汇率风险,使一些经营外贸业务的乡镇企业经营受阻,效益滑坡,无法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使其沦为不良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施治措施。在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中,借款人本身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但是农村信用社遭受不良贷款困扰的主要原因却是对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完善的信贷管理

不仅可以识别行业变化、借款人经营与管理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构成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督与相互制约机制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

(一)、严把“五关”,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

1、实行四岗制,把好审、贷、查三权分离关。

粗放经营是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要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在操作规程上必须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四岗制(即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检查岗)和审、贷、查三权分离制。明确规定,凡新发放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不得单人操作。必须实行四岗制,通过审、贷、查环节方能发放,违者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合理设置四岗。一种情况是由分社发放贷款的,其岗位设置为:调查岗—外勤信贷员,审查岗(含鉴定)—分社会计,决策岗—分社负责人(按法人代表授权审批),检查岗—外勤信贷员、分社负责人、稽核员。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主社发放贷款的,其四岗设置为:调查岗—信贷员,审查岗—外勤副主任、内勤副主任或会计员、稽核员(必须两人以上),决策岗—贷款审批小组,检查岗—主任、副主任、信贷员、稽核员。通过实行四岗制和三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增加贷款透明度,防止徇私舞弊,确保贷款质量。

2、实行贷款权限区域控制,把好贷款风险关

即改变以金额大小为依据,分级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做法,而是根据各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区别对待,综合确定其不同阶段的款审批权限。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一季度或半年调整一次。

3、实行信贷员集中办公,把好资金跑、冒关

应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规定,杜绝外勤人员单人操作发放贷款,所有贷款必须送分社或主社按四岗制,三权分离程序统一办理。改变信贷人员分散在家,单人调查,单人办理贷款,无人监督的落后工作状态。有条件的可成立贷款管理中心,分别设立个贷部、企贷部、按揭贷款部等部门,分门别类办理贷款业务。

4、实行抵押物现场鉴定,把好抵押物足额、变现关

应对贷款抵押物实行县联社鉴定制,其做法是:由县联社成立鉴定小组,负责对贷款的抵押物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及市场实际价值现场鉴定。并根据抵押物所在地理位置、商业价值建筑物构造等不同情况,对抵押值与贷款额之间的比例实行区域差别,做出鉴定意见,确定贷款的最高限额。

5、实行法律顾问制,把好贷款手续合法关

应在县联社一级设置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配备既懂法律,又懂金融业务的骨干为法律顾问。明确规定:县联社大额贷款必须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