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言警句素材
导航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2020-12

篇一:《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新时期的爱国精神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后有感

2012年10月27日在棠下镇组织办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棠下镇村官来到了棠下镇周郡村参观著名的周恩来纪念馆。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名言,顿时令我热血沸腾。在此次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我们观看了周来系列纪念片,许多周恩来在不同时期的照片阅读了周恩来不同时期和为国家、人民留下的许多名言。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可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新中国、更加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这次周恩来纪念馆的参观学习,我们从周恩来总理的身上可以发展诸多优秀的品质。1、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2、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3、周恩来同志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深知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4、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5、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6、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21世纪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期,我们要把周恩来总理的为国家人民付出毕生心血、鞠躬尽瘁的精神发扬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去。现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与纷繁复杂的国内种种矛盾,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秉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篇二:《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缅怀伟人丰功伟绩,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四日,我们浙江大学材化学院第三党支部到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进行参观,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伟人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同时对我们学生党员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这是张爱萍将军为绍兴周恩来祖居题写的一副楹联。周恩来总理不但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以清廉闻名于世,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清廉佳话……漫步在绍兴周恩来纪念馆,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件件刻录了历史的实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电视短片,让我们这些参观者见证了一代伟人呕心沥血,清正廉洁的风采。“十里长街送总理。他走了,一抔骨灰、两袖清风……”沉浸在总理丰功伟绩的一生中,给我们这些学生党员带来非常大的震撼,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清甜甘露的滋润。自从11月10日,经过整合充实廉政教育资料,重新修葺一新的绍兴市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该馆还被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廉洁从政教育,普通游客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周恩来纪念馆我们观看了一代伟人的生平事迹,并在周恩来铜像前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努力以伟人为楷模,继承他一生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努力使全体学生党员干部成为“三个代表”的坚定信仰者、勤奋学习者、模范实践者;不断增强学生党员队伍和党支部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在纪念馆我们满怀深情,随着哀乐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使我们每一位党员受到深刻的教育,“周恩来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包括积极进取、刻苦好学、甘当公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唯物辩证、勇于创新、严于自律、宽厚平等、无私奉献等精神。周恩来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精华,又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之崇高境界。”周恩来精神将彪炳史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辉。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的崇高

精神,学习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那么怎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呢?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深理解,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奋发努力,成为始终走在队列前面的人。

一、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上下功夫,使思想观念和行动紧跟时代潮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正确的认识、崭新的观念、科学的思维指导实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盛,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每个党员要立足当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三、是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为加速繁荣经济、稳定社会多作贡献,维护党的形象,为党旗增辉。

四、是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已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五、是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群众做出表率。要带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六、是立足本职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经营未来。虽然伟人已逝,但周总理那种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年轻一代!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我感

觉自身在思想上正一步步提高,通过“保持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的学习、“八荣八耻”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感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信党的正确领导!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携起手,在党的领导下前进,前进,再前进!

浙江大学材化学院第三党支部

吕京宁

篇三:《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计103唐守胜0501101326

4月6日,春寒料峭,在蒙蒙春雨中,我们来到位于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瞻仰和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纪念馆位于风景如画的桃花垠景区,1992年1月,周恩来纪念馆在此落成。整个馆区由纪念岛(纪念馆主馆、附馆和仿中南海西花厅形状建造的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均在岛上)、宽阔的水面和环湖的绿地组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主馆面积1918平方米,附馆面积1347平方米。

纪念馆主馆包括基台,高达26米。外形既像过去江淮平原上提水灌溉的古老的牛车棚,又像苏北大运河边常见的待渡亭。当然是大大地放大了的。牛车棚寓意周恩来一生是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待渡亭使人想起当年12岁的周恩来正是从这里登舟北上的,仿佛故乡的人们还在这座待渡亭中等待他的归来。

主馆的正门在南侧,是按照淮安本地民居的独特风格设计的。门楣上“周恩来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是邓小平的题字。主馆有三层楼。一楼是陈列大厅,用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集中展现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楼有周恩来塑像。三楼是开放式的四面观景平台。我们从正面登上51级台阶,就直接到了二楼。51级台阶寓意周恩来51岁时开始担任新中国国务院总理。大厅正中安放着周总理汉白玉坐姿塑像,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周恩来坐姿塑像,连基座共高4点7米。只见我们的总理正左手抚膝,右手握卷,亲切自然地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正思索着祖国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大厅四周的墙壁呈清白二色,象征着周总理一生清白无瑕、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楼边厅赵培禄先生的根雕作品,虽只有简单的公仆二字,却深刻地道出了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

由一楼陈列大厅的图片、实物纵观周总理的一生,可以看出总理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少年时期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建国后,为了改变中国贫苦落后的面貌,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日理万机、悉心操劳。特别是他最后10年,即使在住院、动手术他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在昏迷的清醒时刻,念念的不忘的仍是台湾回归等国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周总理正是用他重病缠身之躯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

总理的一生是心为民系、情为民动的一生。“民事为天”、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精神的核心,他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他关心群众,体察民众疾苦,同群众吃一锅饭,听到哪里的百姓饥荒或天灾,他都亲自过去,与民众共同度过困难。图片中1966年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周恩来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鼓励灾区群众团结起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时刻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状况,视察延安时举起的那杯酒饱含了总理对人民疾苦的几多焦虑和关注,延河边抬起的轿车寄托了百姓对总理为民操劳一生的几多感激与敬仰。不难理解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泪雨横飞,那是人民对总理一生甘当人民公仆,鞠躬尽瘁的热血颂歌。

向北望去,不远处便是“人”字形的两层附馆,向主馆成拱卫之势。附馆与主馆之间有一座牌楼,从高处俯视,附馆与牌楼正好组成“八一”图案,寓意周恩来成功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附馆北面的一个小广场中间,有一尊周恩来

青铜像矗立着。再向北,就是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一组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园的四合院建筑。

我们走出主馆,来到周恩来遗物陈列馆。这座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占地约一公顷,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周恩来百年诞辰前,完全按照中南海西花园的规模和风格建造的。周恩来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6年。我们走进西花园的主体建筑西花厅,见到了当年周总理会见外宾、行重大国务活动时的简易的摆设。还参观了旁边周总理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议室、卧室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卧室。这里,办公桌、窗帘、地毯、沙发、乒乓球台、挂屏、国画和卧具,都非常普通、陈旧和简易,都是从中南海直接搬来的原物。其中唯一较高档些的一张沙发,还是周总理生病后毛泽东派人送来的。西花厅的楼下是展厅,包括综合介绍的序厅和和平使者、人民公朴、巍巍丰碑、悠悠乡情四个专题厅,共展出60多件周恩来生前用过的遗物、他的手迹和相关的档案资料。

这些场景摆设又将我们仿佛带到了周总理工作的时候,从窗外仿佛看到周总理正在简单的办公室里伏案疾书,忘我工作。简单中成就不简单,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周总理用他的廉政勤政,树立了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共产党人形象,他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一面旗帜鼓舞着我们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前进。

出了周恩来纪念馆向南行不到500米就来到了位于淮安城边驸马巷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生前一直不赞成开放他的故居,更反对突出宣传他个人。但他去世后,五洲四海前来瞻仰他故居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以此瞻仰他的高大形象、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耀邦同志于八四年瞻仰时题的“全党楷模”四个大字,周恩来的一生,一无留下一分钱的财产,二无留下子女,三没留下骨灰,他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他却又把什么都留下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全党楷模当之无愧。

周总理故居给我的感觉是“两多两少”。房子多,同行的同事就说周总理的家庭条件不错啊,但这恰恰反映出周总理年幼时不因家庭条件而移其志,而是12岁就外出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之复兴而奋斗;书多,故居的书房里堆了满满一屋子的书,正是这些书籍为周总理渊博的学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具少,周总理一生廉洁奉公应该是从小就受家里这种甘于清贫的影响;人少,故居中的房间虽多,但大多是书房之类的房子,没有仆人的房子,应该是周家从小就教育子女事事亲为,不要依赖或指使别人。

一天的行程匆忙而充实,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虽然离去多年,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周总理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四:《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2012年10月23日下午12点50,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政治组组织一批学生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瞻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尊崇的恩来精神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周总理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的八大精神:

1.积极进取精神。2、刻苦好学精神。

3、甘当公仆精神。4、团结协作精神。

5、求真务实精神。6、勇于创新精神。

7、严于自律精神。8、无私奉献精神。

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周总理呕心沥血一生,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驻我们心中。总理一直重视民族工业,当他当上总理后才,乘坐的是红旗牌轿车,带的是

国产手表,可见总理的良苦用心。

当看到周总理逝世的照片时,我的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

周总理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大家的心灵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位中华伟人的光辉写照,他的自强不息为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好榜样。

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是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这是总理的祖居。{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我觉得这次活动让我懂得很多,周总理太简朴了,参观一次周总理纪念馆我认为是心灵的一次净化,思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以周总理为榜样,认真学习恩来精神,将恩来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以恩来精神鼓舞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在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敬爱的周总理,您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五:《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淮阴区徐溜镇中心小学三(3)班胡欢欢

星期四那天早上,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参观。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特别是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这件事,更是让我们感到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许多人默默地凝视,思绪万千,他们说:周恩来总理呕心沥血一生,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驻我们心中。周总理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大家的心灵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一位中华伟人的光辉写照,他为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我们要继承周总理的遗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我们随着人流走进纪念馆大门,只见大堂左右悬挂着两幅大照片,左边是周总理与新会农民专家促膝夜谈的图片。我看了看这幅照片,我发现,周恩来总理坐的只是普通的木櫈,而那位农民土专家周汉华坐的是有靠的木椅,为什么周总理不坐那张有靠背的木椅呢?因为周总理时刻关心劳动人民,尊重知识分子,科研工作者。这是一位多么平易近人的好总理啊!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人民永远怀念您!

篇六:《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参》

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参

4.28号,阳光明媚,老师带我们来到位于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路上同学们抱着激动兴奋心情,大家一直都把周总理作为心中的偶像,这次的旅行也算是完成了大家儿时的梦想!{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刚到纪念馆的时候,大家秩序井然的等待导游的到来。带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漂亮的美女。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主馆,开始了参观的第一步„„

据导游介绍:1992年1月,周恩来纪念馆在此落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主馆面积1918平方米,附馆面积1347平方米。从我站的角度看,整个纪念馆真的非常大,一定给来的游客很深的印象。纪念馆主馆包括基台,高达26米。外形既像过去江淮平原上提水灌溉的古老的牛车棚,又像苏北大运河边常见的待渡亭。不过这是一个放大版的。牛车棚寓意周恩来一生是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待渡亭使人想起当年12岁的周恩来正是从这里登舟北上的,仿佛故乡的人们还在这座待渡亭中等待他的归来。不得不佩服那个设计者,每个东西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整个馆的概念真的很棒!

主馆的正门在南侧,是按照淮安本地民居的独特风格设计的。门楣上“周恩来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是邓小平的题字。主馆有三层楼。每层楼摆放着不同的东西。我们从正面登上51级台阶,就直接到了二楼。51级台阶寓意周恩来51岁时开始担任新中国国务院总理。大厅正中安放着周总理汉白玉坐姿塑像,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周恩来坐姿塑像,连基座共高4点7米。只见我们的总理正左手抚膝,右手握卷,亲切自然地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正思索着祖国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大厅四周的墙壁呈清白二色,象征着周总理一生清白无瑕、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大家认真的听着导游的讲解,好像各各都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的气氛一样!顿时,严肃的表情代替了大家脸上的嬉笑!同学们对周总理肃然起敬。

走着,走着,出现了“人”字形的两层附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