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读后感作文
导航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2020-12

第一篇、关于中西方文化的一些感想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关于中西方文化的一些感想

(动画系作业)公共课

关于这次作业,我分了三个部分。

一个是对中西方文化给我们当下带来的影响,及我们该怎么做,大体上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即《青年们,我们该觉醒了》

第二个是针对开放的男女关系,以淫欲为美的西方时尚思潮对当下社会的影响,这个方面制作了一个小片子。当然还有关于这个方面的一些文字论述。

第三个是合作的以花为载体,体现中西的不同。这个也是一个小视频。

青年们,我们该觉醒了

中西方文化差异

1、什么是智慧与知识(横向比较)

从绘画艺术领域看,中国的绘画一直要求人,一个完整的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发展到文人画更是“意在笔先”很强调意境和悟。是一种修内自省的艺术。

西方绘画艺术则不然,它相对外扬,宣扬自我,勇于批判,敢于战胜,对人性的揭露不断打破人伦道德。是一种外攀的行为。

在这里,同样我们都有运用绘画工具这种本领,驾驭这种知识的本领,而什么能表达,什么不能表达,该表达什么,该怎么表达,这是一种智慧。

那为什么我们要修内自省调整内部因素,而不是谁去打败谁呢?

如果我们从医学角度上来看,对于一个病症,中医会去调整内部平衡关系,加强一方,减弱另一方。

西医则杀掉有问题的那个。最终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超级病毒的爆发。所以,西医是杀戮医学。

同样,如果将人和自然作为产生病的两个因素,那么东方文化懂得天人合一的智慧,西方文化则会去征服自然。如果将人和人之间,或者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病拿来去治,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西方人所作的。那么,依据这个举例,我们会明白,这样没有智慧的做法会带来什么——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走上由于缺乏伦理观念的纯粹科技的发展而导致毁灭人类的可悲之路。

2、什么是智慧与知识(纵向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人,宗教,善的智慧,

中国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知识技能。被强奸的文化下的人民生活状态,(饮食,疾病,灾害,教育)为什么传统文化这么重要,能扭转这一切问题!

这就要提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就是儒释道文化。三个领域相通的都是在修内在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弟子规——儒家经典讲自省,台上感应篇,了凡四训等道家名篇讲改过,忏悔更是佛家必备。并且三者都崇尚善。这二者又基于因果循环的道理。让人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今天的量子物理学,太空物理学也证实了何为因果循环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育让人真正的认识自己,我们从何来,到何去的严肃问题。那么这种善和德的要求,这种方法论体现着我们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么高超的发明技术为什么没有推广?

是因为古人懂得科学技术会蓬勃人的贪欲而造成毁灭。他们知道该怎样利用知识,这就是智慧。说到底,什么是智慧。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智下有日,日为太阳,也就是说它会发光发热。上有知,知识,明白,知道之意。那智字就显而易见了:要明白,懂得知识该往哪里用,哪里需要它发光。那慧字,上面“丰丰”为稻草,杂草之意。“彐”是扫的右半部分这个彐字落在心的上头,扫除心中的杂草,通过自省将不善的行为不善的念头端正过来。

智慧就是要在有良知,有道德规范这个基础上,懂得如何做事,如何运用所知。这是对善的要求。

那么对于因果循环的道理就需要提到传统文化中讲福报福田。讲我们人一生,好比有巴掌大的田,你往里面种什么就得什么,你要是攒着,节约,会越种越多,浪费挥霍,在人年纪轻轻就把巴掌大的田用光了,有个灾患无以抵挡。所以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就死掉了,就是把福提前享受光了,受不了苦。

而我们现在并没有积德。现在的中国人完全是在挥霍老祖宗给我们攒下来的福田。将来就该受苦受穷了。

可以说只剩下我们爷爷奶奶这辈人,自己省着留给子孙后代延绵不断,这是积攒了福田的。自己积攒很多,还能延续到孩子那里。所以我们的中华名族几千年能这样下来,依然昌盛不衰,就是受老祖宗的恩泽。

而西方人,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今天的钱花光花明天的。西方人更为甚者,欠下全球人民的债,以多少人的辛酸血泪换取他们的享受挥霍。所以他们必然会爆发经济危机,他们的果报不会好受的。

所以话说回来,为什么习主席上台就提出光盘行动?我们新一代人在创造了gdp虚假繁荣的历史后应该好好反省,我们真实的社会风气是严重的享受,奢靡,浪费之风。引发的就是各种疾病,绝症,传染病!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好手里这仅存不多的田,好好回顾一下古人所说的勤俭节约。

浪费,节俭。

我们再来看看现当下社会人们的健康问题,现在中年人,心脏病,糖尿病,三高,白血病,癌症的患病率是非常之高的,而且早龄化,年纪轻轻也开始得。这全是吃出来的病,因人们贪欲发展过头而结出食物是有病的食物

这可以引用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的一段内容:

“文化上的这种偏见深透进了人们的意识。如果你是个有教养的人,你应该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如果你是有钱的人,你应该多摄入肉食;如果你是穷人,你只好靠素食,比如马铃薯来果腹。社会阶层越低的人,通常被看作是懒散、没有能力的人,是肉类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结果。这种社会精英主义的傲慢和偏见,是19世纪营养学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当时的概念是“强壮就是好的”,是更有教养、更高尚的象征。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更使得蛋白质的偏见充斥到社会中”这大大的增加了肉食的摄入。

不但如此,我们还不断强烈的要满足我们六根的欲望

这表现在如果我们买水果蔬菜时,要挑大的挑好看,要色泽光鲜的,要没有虫子咬过的。而那些又丑又小的则被弃之一边。想想我们不但欲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而且时时处处都要吃好的喝好的,那么,如果我们作为卖家会怎么应对呢?是不是也该迎合这种贪心而引起的自私自利心呢?是不是也应该在种植蔬菜水果时,大量喷洒农药,放生长素,打蜡,浸泡防腐水呢?肉商是不是也要多放一些瘦肉精,避孕药,给动物注水呢?所以,当我们的新闻媒体不断去曝光,发露黑塞时,痛定思痛的想想,该反省的应当是自己!这就关乎到我们必须要自省。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不注意身体健康,我们的国家将来都是麻烦。我们这代人将是国家的瓶颈,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国家劳动力资源不足。加上这批还未步入老年的人们,疾病缠

身,那国家将会有很大的负担,社会问题将会爆发。所以注意身体,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承担。保护好身体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勤俭节约,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把当下种上善的因,好的种子,未来必然会结出好的果实。

再让我们看看一年又一年不断的灾难。我们面临的气候反常,地震,海啸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对世界的认知,缺乏道德的表现。但人们总觉得这些灾难是孤立事件,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我们没有一时一刻能脱离于自然,我们休戚相关。可是我们傲慢至极,凌驾于万物之上,为所欲为。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利用科学技术,无限制的满足无底的贪欲,海洋枯竭,地下能源浩然洗劫,动植物被毁坏的千疮百孔。当禽流感,sars,非典侵袭时,人们还只顾着杀掉成千上万的动物,而从不反思这是为什么?我们所种下不善的念,这个因,必然感召来恶报,个恶报反映在我们的身体,精神上。在医院里受苦,如同人间炼狱。

这反映出来,必须由传统文化才能治我们最根本的病。我们必须要明白因果循环的道理,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好好检点自己的过失,端正自己的品行。这三者互为依靠和前提。所以如果我们还不遵循古人的教导,明白道理,好好醒悟,灾难时难免的。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时,应当明白,从根本上讲,除非这些传统的道德教诲能够影响、引导科学应用于建设领域而不是破坏方面。科学并不能够拯救人类。科学应是拿有两把火炬的天使,如果道德之炬被遗忘、疏忽乃至抛弃,人类只生存于科学的主宰之中,那么,科学这个无情感、无悲悯、无道德价值的东西就足以招致全人类的毁灭。今天,在大小不同的程度上,科学家及工程师们在军备资金的供给下,一年到头为军备竞赛而忙碌不停。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使用其无限的创造力,设计制造更具威胁性、毁灭性的武器。如果运用高尚、神圣而又有实践性的宗教伦理道德,配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二者携手并激发人类发现其内在潜力及外界蕴藏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拯救人类,并使世界成为乐土。

参考书目和纪录片:

《第十一个小时》

《地球公民》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净空法师:现在人为什么多病?

素食——身心健康的捷径

《弟子规》

《了凡四训》

《十善业道经》

《水知道答案》江本胜

《群书治要》李世民

《佛学,哲学,科学》杨振宁

《太空物理学新发现,量子物理学的启示》钟茂森

第二篇、西方礼仪与文化课后感想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西方礼仪与文化》课后感想

在学习了西方礼仪与文化的知识后,回想东方泱泱大国的文化礼仪,其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也让我充分了解到一个国家所处的环境与国民的思想对文化利益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从最基础也是最明显的等级观念开始。东方强烈的等级观念喜欢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贫贱贵富,虽说在提倡人人平等的现今,这种驻扎在东方人观念中几百年的腐化思想仍然从潜意识里把人分了等级。说到底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出生在富贵人家只是你人生的起跑点比一般人高了而已,没必要看高自己,出生在平民家庭不意味着一辈子就是卑贱的代名词,也没必要看低自己。道理是谁都懂得,但文化造成的蒂固观念终究改变不了这种恶劣的思想,这一点我还是更偏向于西方文化的。西方更能看清楚自己的价值并不以此为荣为耻,他们相信努力可以提高自身价值,可以做到人对人正真的平等。

另一个值得我谈到的便是东西方的文明礼仪了。说实话作为一个东方人,我还是为我们的文明礼仪感到羞耻,我不否定东方大国年年家喻户晓的各路伟大精神奉献人物,但自我牺牲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个人文明却是人人能做到却无法做到的。看看日本一场球赛过后纤尘不染干净如初的观赛台,看看新西兰马路边严谨遵守交通信号的路人,看看美国大街上漂亮的垃圾桶和洁净的地面。而我们......每次旅游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国人这种极端恶劣的本性,满地的垃圾,拥挤无序的地下铁,混乱的交通,人与人的冷漠,看到这里我也只能冷笑了。

最后让我感兴趣的是东西方的婚礼文化。说道婚礼,想必是每个人最憧憬的幸福了。漫天飞舞的气球,奶白色的雅致小亭,庄严的教堂,彻响的钟声,纯白无暇的拖地碎花抹胸婚纱,妖艳欲滴的玫瑰花捧,可爱的花童,绿茵的草地,西方的婚礼充满了浪漫和轻松,没有过多的繁复礼节,没有冗长乏味的辞藻,简单而大方。东方的婚礼则是以大红色为主调,喜庆的花轿,朱红层叠的宽袖凤冠霞帔,牵情系缘的绸缎,悦耳清脆的唢呐,震耳欲聋的炮鸣,一路热闹的祝福吆喝无不体现出丝毫不逊与西方婚礼的幸福,东方婚礼较为隆重,注意的细节礼节较多,而婚前誓言辞藻也较为乏味,但热闹喜庆的气氛,欢腾的场景还是很值得品味的。

西方礼仪与文化还存在许多有趣的话题,那些令人尴尬和搞笑的场景缘于对

此的了解不够深入,彻底。为了以后出国的端庄举止,习得西方文化礼仪的相关知识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学号:120107100112

姓名:胡克

班级:12经济(1)

第三篇、旅游文化课后感想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旅游文化课后感想

很高兴选到了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课。自从上过第一堂课后,我对这门课和这个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该是对杨老师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这并不是我的夸夸其谈,自从上大学后,我一直对大学里的老师有着丝丝的遗憾,但是对于杨老师,无论是他的上课时的幽默,上课的方式,还是他的生活知识(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思想)的丰富渊博都让我对他油然起敬。我为自己能选到这门课而感到十分的荣幸。

对于杨老师的第一印象以及评价:他的上课纪律是我所想要的,严格的纪律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听着杨老师讲述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己谈恋爱的一些经历,突然间就对杨老师的生活很羡慕,对他的奋斗历程以及生活阅历我非常感兴趣。我觉得我今后的生活肯定会受他的影响的。杨老师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一切事物充满乐趣,善于观察品味生活。

这门课叫做旅游文化,但是我总是感觉自己在上的是一门旅游文化与生活艺术。在每一次上课过程中,我都能从杨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或者是接触的很少的。对于旅游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生活也有了更深的感触。在课上,我了解了旅游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了解到了一些与人交往时的一些基本技巧,了解了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美。旅游可以让你体验生活的乐趣,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了解一段历史。当然就目前来说,我主要还是想去放松心情,因为在大学里我居然有着一种莫名的伤感与压力。我需要旅行来得以释放。当然,很早之前我就对敦煌文化以及圆明园充满了向往,我不知道为什么历史是那样的残酷,吞噬了那么多的历史文物。

以后我如果去哪里旅游的话,我会去选择一个人或者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块儿随意地转,自己找寻目的地(虽然这种方式会让导游们的工作减少),真正的去体验旅游给我们的身心所带来的放松与愉悦。我想我本人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感觉的,因为基本上就没有体验到过。很希望自己将来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女朋友一块去旅游,真正的体验一下爱的旅程的乐趣。

上过这门课之后,我对于旅游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民俗等知识也多了一部分了解,我想这在今后的旅游过程中必定是很有用的。我会

更容易找寻到有价值的旅游景点,更好的了解当地风俗习惯以及禁忌,可以避免一些不不要的麻烦,同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我发现我对生活的感触加深了,我变得有点感性了,虽然本来就很感性。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像杨老师那样多去寻找乐趣,同时也多去为生活而奋斗,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以后我肯定还会再去关注与旅游相关的知识,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下学期再次选这门课,或者进行旁听。

第四篇、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读后感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文化产业与文化遗产管理>读后感

如今社会旅游成为当今社会部可缺少的一种休闲消遣的方式。现在人们在生活中一直

强调文化旅游,所谓文化旅游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

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

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

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

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

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众多的旅游口号,其实背后隐藏着众多的利益群体:在明媚的大海边吹海风晒太阳、在险

峻高山背包探险、在体育赛事活动上热心观战,等等,都有不同的受益群体存在着。文化旅游

将旅游活动依附在一些特别的文化主题上,知识趣味格调高,历史时空性强;世界文化遗产蕴

含着全人类创造发明的最高智慧,如何兼顾“消费文化”与“保护文化”不同需要也在时刻考量

着我们人类的智慧。本书令我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就是: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适合开展文化

旅游活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

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

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

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

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

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

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

关的文化空间。

鲍勃·麦克彻的《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本书坦率地指出,遗产管理者不仅需要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理解旅游,而且需要把他们所管理的资产通过商品化过程转化为旅游产品。作者要求旅游业

的管理者要尊重构成他们所销售的旅游吸引物的文化遗产资产,并且要充分了解与这种旅游

产品的长期保持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这本内容丰富的著作向读者介绍了文化旅游的一些非

常重要的基本方面。它既对这一重要的旅游领域进行了概念上的审察,又对基本的管理实践

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中国的文化旅游市场。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

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

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

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

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

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媒介管理系20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国际旅游管理班的

学生,再看待旅游方面已经不可以单单从最简单的定义去理解了,需要从更多的方面理解旅

游,正如书中说的,要把旅游看做一种文化,看做一种遗产来面对,这样对以后学习能起到

很大的帮助。

媒介管理系旅游产业管理

范冰洁

2011/2/19

第五篇、《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梁漱溟(1893-1988)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之家,梁漱溟的童年始终是在欢快自由的氛围中度过的,其父虽任职清廷,但他的发蒙教育却是当时最开放的中西小学堂,进入中学后,其倔强、顽强的个性日渐形成。中学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民国报》当记者,痛恨私有财产,相信社会主义,对现存的一切都坚持强烈的批判精神。在此前后,他也经历了早年人生的三大危机,即从如何救治社会流弊、如何安立人生,到最后如何“住世”的问题;其结果则是从谋求自杀到最后形成坚持一生的“茹素”习惯。而在这几个阶段中,梁漱溟都始终坚持着切己的思考与真实的践行精神。1916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其研究佛学的心得《究元决疑论》,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关注,随即被聘为北京大学专讲印度哲学的特约讲师,由此进入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按照梁漱溟的个性,他讲印度哲学就是要“替释迦说个明白”,但由于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因而“趋新”、“趋西”以及“全盘反传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而胡适、陈独秀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也都聚首于北大,这就不能不使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也不能不有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不过,由于其从少年时代就形成的倔强性格,因而这种压力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抗衡意识。所以,他转而将自己“替释迦说个明白”的初衷及时调整为“替孔子说个明白”。于是,就有了与胡适的对台戏,也就有了专门抗衡于西化之说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系列讲演。关于其讲演的心态,他在该书出版时的《自序》中有非常具体的说明:“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也是一样无从为人晓得。孔子之真若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这是迫得我自己来做孔家生活的缘故”。显然,这一

剖白既是梁漱溟放弃佛家而“做孔家生活的缘故”,同时也是其发起“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系列讲演的具体因由。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虽然是一部应急之作,但以梁漱溟的个性及其重视切己与践行的学风,其书中所持倡的绝非一般所谓的抗俗、矫激主张,而是充满着对中西印三方文化的切己思考与真切的体认。在该书中,他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所走的是第一条路向――向前的路向”,即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他由此解释何以西方的科学技术发达,印度的出世、禁欲观念发达,而中国人的“住世”观念发达。在他看来,人类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根本变革,即“由第一路向改变为第二路向,亦即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因为“住世思想之最圆满者无逾于孔子”。

梁漱溟关于中、西、印文化三路向的说法虽然只是一种直觉,但在当时却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尤其是他对中、西、印不同文化路向的分析与说明,一下子避开了“全盘反传统”的锋芒,“使中国知识界感到迷惑,不知道应该怎样作出反应”(《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页);而对于一贯坚持文化主体性的现代新儒学来说,这种不同路向的分析与说明却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唤醒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民族特色的注意。所以,熊十力以“中流砥柱”来赞扬《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牟宗三也赞叹《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一部“深造自得之作”;而美国学者艾恺则认为,《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不仅“引起了东西文化的争论,并为1923年的科玄论战准备了前提”(《最后一个儒家》第79页)。

此书原系梁漱溟为抗衡当时西化之说而开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系列讲演稿。本书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所走的是第一条路向——向前的路向”,即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由此解释何以西方的科学技术发达,印度的出世、禁欲观念发达,而中国人的“住世”观念发达。作者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根本变革,即“由第一路向改变为第二路向,亦即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因为“住世思想之最圆满者无逾于孔子”。

在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梁漱溟与刘咸火斤是分别处于中心和边缘的两位学者。两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家世生平和思想资源,而且即使是两人相近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也因为进化史观与道家史观的歧异而呈现出反传统与传统的不同取向。刘咸火斤的中西文化思想一方面深受梁漱溟具有范式意义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这一思想是对梁书的创造性诠释,并对梁漱溟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影响。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的第一部系统的、自成一家之言的论著。书中提出了人类生活样式的三种路向。并以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代表,对西、中、印三方的哲学作了比较,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历史阶段的差异。而是其生活路向和人生态度不同。西方的哲学已走向末路.而中国的文化将要复兴,将要成为世界的文化.人类将要走中国所代表的路向。但由于梁漱溟以佛家的唯识论为其理论工具。把意欲作为文化的根源.企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进程,而忽视其他的原因。因此不免又有主观、简单、模糊之弊.以致未能使其整个文化和哲学观点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个整体,他们从两个相悖的源头出发(地域部落和血缘部落,这个放在后面说),形成了两种相悖的文化。东方文明想要西化就不能偏于一隅而需全盘改动,这样一来,传统的东方文明——包括他的艺术也会随之死去。这个曾经的噩梦如今已变成残酷的现实。羽帆搞了一个现代诗的沙龙,我在那曾和朋友说过:现代诗,也就是西化过的中文诗,写的好像大多是种意识流,这或许与个人主义有关。中国传统诗表达的东西似乎是道(或说自然),我说不清,但一定与现代诗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之间是没有多少延续性的。传统文化的中断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别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梁首先阐明了一个很经典的论断:欧人征服自然,而东方人提倡与自然相融合。至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说法各异,许多人试图从地理的角度去解释。他们说希腊土地硗瘠食物不丰,形成了人们与

自然抗争的文化。但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自然条件也未必优越。它是所有古文明中唯一产生于温带的文明,加之又处黄河流域,水患连年,但很显然中国人并没有选择希腊那条路线。再者,征服自然本就是一切文明的通性,东西方在征服自然上只是程度之差。并且,希腊的古科学——人们后来发现,他是非功利的,是种纯粹的学术,与人类生活并不太相关(甚至由此有人说:科学之发生源于求知而不源于应用)。虽然这种说法还存在着那么多争议,但我们不妨以此为基点,来考虑一个新的问题:

假使西方化不与我们接触,那么东方文明继续走下去,他有可能产生飞机轮船,产生自由民主,产生共和或立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东方不是在和西方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由于走得慢追不上人家。而是东方和西方走的根本就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东方人的态度从来不是要走一条积极,创造的路。中国人是提倡安分,知足,寡欲的。是从不提倡物质享受的。中国人构想的大同世界推崇的是一种社会的和谐,而非时代的进步。所以东方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就是无论境况如何人们都可以忍耐安受,都可以与这个世界相融合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最稳定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社会,长幼尊卑是一切的基础,他们怎么能从这样的现实中脱离出来得到自由平等,得到人性的解放呢。他们那么崇尚自然,怎么会想到开矿山,挖隧道,怎么会有火车飞机呢(看看清朝刚兴洋务那会儿遇到的舆论压力,你就会知道这种西方产品与东方文化有多么格格不入。自由一词初译至中国,竟然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一切洋玩意只会产生于西洋的土壤)。东方是在走一条横向的路,西方在走一条纵向的路,二者连最基本的发展目标都不一样。战争的成败,物质文明的高低并不能成为判断两种文明成功与否的标志。西方古代的确产生了类似于东方的君主专制政体,但它在本质上与东方千差万别,这根本不能成为判断西方走向高级社会的理由。

让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那个话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上的。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已说过这样的传统社会早在鸦片战争时就已经开始瓦解,到今天已经荡然无存了。传统艺术失去了他的土壤,只剩一副皮囊。可我多想拖着这身人皮走下去。”——藓侵阶

梁漱溟先生在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文化观,他认为人类的文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叔本华意志论的影响,梁氏认为由于人们的意欲不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因而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就是他

说的三种生活样法,“生活的根本在意欲而文化不过是生活之样法”:

第一种是生活本来的路向,表现为奋斗的态度,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勇于改造世界;

第二种是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求得满足,并不想奋斗的改造局面,而是回想的随遇而安。他所应付问题的方法,只是自己的意欲调和罢了,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

第三种是最违背生活本性的道路,因为生活的本性是向前要求,走这种道路的人们遇到问题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而他们往往采取的是对种种欲望的禁欲。

对应这三种路向在我们人类文化中各有其代表,代表第一种路向的是西方文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波折的事实,古希腊罗马时代可以说是走的“第一路向”,到中世纪一千多年则转入“第三条路向”,西方自希腊人走第一条路,在科学、哲学、美学、文艺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接着罗马顺此路向往下走,在政治、法律方面又都有所成就,然而这些思想却流为利己、肉欲的思想,风俗大敝,“简直淫欲、骄奢、残忍、纷乱的不成样子”,于是借来希伯来的宗教--基督教来收拾挽救。“这自然于补偏救弊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虽然不能使那个文明进益发展,却是维系保持之功实在也是很大。”然而,宗教主导一切带来的流弊也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来,哲学、文艺、美术、成为宗教的奴隶,科学遭到摒弃,教权极盛,教会横行,导致了中古的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于是产生,“文艺复兴”借着研究古希腊的文艺,重新提倡古希腊的思想和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宗教改革”与希腊潮流相表里,两股潮流使得西方文化回复的第一路向上来,“差不多后来的耶稣教性质逐渐变化,简直全成了第一路向的好帮手,无复第三路向之意味。”总的来说,西方文化主流上是第一路向的,西方文化的三大特异彩色是:征服自然之异采、科学方法的异采和德莫克拉西的异采(德谟克拉西代表了对种种权威实力的抗奋斗争)。而中国文化对应的是第二路向,中国人的思想是安分、知足、寡欲、摄生,而绝没有提倡要求物质享乐的,也没有印度的禁欲思想,没有征服自然的欲望,无论如何也产生不出科学来,有的只是和自然和谐相处,持这种态度的中国人,对于自然,根本不为解析打碎的观察,而走入玄学直观的道路。印度人既不像西方人的要求幸福,也不象中国人的安遇知足,他是努力于解脱这个生活的,既非向前,又非持中,乃是翻转向后,即是所谓的“第三路向”。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相比而言,西方化以意欲向前的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来自:Liz最近在看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頗為認同梁先生對東西方文化的認知,雖經數十載,仍然對現在的情形有借鑒和觀照的作用。梁先生把世界文化發展的方向歸結為三大路向,東西方文明分別符合三大路向的發展趨勢和歷程。我認為,對現在我們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差異,仍然有著不可輕忽的作用和值得我們思索的地方。

梁漱溟先生認為,西方文化即是意欲向前要求的精神所產生的塞恩斯和德謨克拉西兩大異彩的文化,而中國文化是意欲調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則是意欲反身向后為其根本精神的。這三種文化精神代表的是三大路向,而西方文化屬于第一路向,中國文化屬于第二路向,印度文化屬于第三路向。從西

第六篇、旅游经济读后感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由《旅游企业集团化成长》看中国酒店集团化

班级:10旅本2班学号:101201221姓名:温珠华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第二部分是案例篇。理论篇又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旅游企业集团概述、成长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成长战略和成长的方式。案例篇分别以锦江国际集团、途易集团、携程和洲际饭店集团为例,阐述了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1、20世纪80年代初创阶段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在这一时期,与全国其他企业集团一样,我国的旅游旅游企业集团处于一种探索的发展阶段。

2、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小规模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相继成立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例如,1992年成立的凯莱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的泰达国际酒店集团。同时,我国旅游企业集团的数量较少,规模也比较少。

3、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旅游企业集团大发展时期

2001年,我国嫁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为应对入世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压力,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在国资委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成立或进行了重大的重组。

二、我国酒店集团化发展的障碍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作为旅游业中的酒店业为应对旅游业的发展也相继向集团化趋势发展。

我国饭店集团化也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发展,逐步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障碍:

1、体制尚不健全,反映在产权关系的不明晰和经济的不独立

我国饭店集团化的手段主要是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涉及到经济主体间产权关系的变更,因此饭店要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和独立的经济主体地位,集团化过程才能顺利的进行。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饭店的产权关系并不明晰。这些国有饭店资产名义上是全民所有的,政府作为全民代表管理这些资产,但是国有资产量之巨大,无论

从成本上还是专业管理才能上,政府都无法找到足够代理人来行使其作为出资人的职能,因此造成国有饭店所有者的缺位。缺乏有效约束、监督和激励的经营者很难做到从出资人的利益出发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广州白天鹅饭店管理集团,性质上是国有企业,资产权归广东省政府所有。无论从品牌知名度、声誉还是管理经验方面来说,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但至今仍然只是一个单体饭店,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无从发挥和放大,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从1992年成立饭店管理公司以来,也管理了十多家高星级饭店,但所取得的成果同白天鹅饭店在国内的地位相去甚远,这同它的国有企业性质有直接关系。

缺乏独立的经济主体地位也是我国饭店集团化进程中又一大障碍。我国国有饭店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各级政府、各部委以及中央企业的招待部门,其首要任务是完成所属部门的招待任务,其次才是市场需求。有“南国钓鱼台”之美誉的广州鸣泉居度假村是一个集商务、会议、资讯、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度假胜地。常常因为临时的政府接待任务而不得不取消部分客房预订,给其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2.对内对外开放不统一,环境对集团化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美国的国内游兴起的时候,许多饭店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国民出游(包括度假和商务)的踪迹走到哪里,饭店就开到哪里,当国民出游的范围扩大到国外的时候,这些饭店也随着他们出游的方向开到国外,成为国际著名饭店集团。

反观目前的国内饭店市场,可以说是对外资完全开放,但是对内并没有形成开放统一的大市场。壁垒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地区壁垒,二是行业壁垒。关于地区壁垒,主要是由于体制原因所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至于行业壁垒从投资主体结构上分析,我国国有饭店分属于党、政、军、警、及商业银行、中央企业等400余家不同的部门,市场竞争度不高。有相当数量的饭店是行业部门的培训、会议、及休闲场所,实际上不自负盈亏,又未完全进入市场或与市场脱节,不必承担市场风险,也不必对前程担忧,因此对集团化也缺乏积极性甚至造成阻力。

3.中国饭店业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周转资金

一个行业的发展,没有资金的支持是难以取得成功的。饭店行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星级饭店,仅建筑投资动辄上亿甚至数亿。中国的饭店

行业融资渠道单一,高负债经营是中国饭店业的一大特色。饭店业的这种财务状况,无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再加上中国股市缺乏信托责任和严格的监管,导致证券市场极度低靡,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而中国有资本实力的企业集团又仅仅是把饭店当成内部接待部门,而非战略投资,因此其对饭店的投入旨在维持而非发展,所以很难象欧美的饭店集团那样能够获得集团内部融资。

4.人才问题是中国饭店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

任何行业、企业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饭店业更是这样,这可以从人力资源的两个层次来说。一是经营管理层,这一层次的人力资源保证饭店经营方向的正确、管理方法的贯彻执行和企业文化的塑造、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二是最基层的服务人员,饭店的服务人员是饭店的一面镜子,其行为和语言最直观的体现饭店的文化和经营特色,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宾客的心情和对饭店的印象。如果说经营管理层是航船的船长和舵手,基层的服务人员就是划桨的人,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人才问题是我国饭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尤其是缺少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高级专门人才。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调查,我国饭店高层管理者中大专(本)以上文凭的人数占总数的55.21%,中层管理者占40.1%,督导层管理者为32.83%;其中从基层成长、干起来的经验型管理者居多,而科班出身的人很少,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更少。每年许多饭店在校中招聘大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但多数不到一年就基本流失了。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本身就很少进饭店,即便进了也是把饭店当跳板,不久就会跳槽。因此饭店人才供求市场就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饭店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而另一方面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高学历人员难以立足该行业。

5、企业文化和饭店品牌重视程度不高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格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饭店员工的凝聚力,加强团结协作。在饭店集团化的过程中,品牌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无形资产的应用是没有边界的,不会受到地域和数量的限制,应用过程中不仅不会消耗而且会积累和增值。其次,对于饭店集团来说,品牌就意味着信誉和稳定的出租率,这在业主选择合作公司的标准中又是及其重要的。

因此品牌优势能够推动饭店业的集团化。虽然企业文化和饭店品牌这些无形资产对于饭店集团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饭店大多只是一味地追求硬件设施,对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其中不乏有一些先进的集团,比如华天集团。它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从各个方面贯彻执行,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所追求的目标,对员工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本的用人标准,重视知识和创新的价值主张;知识资本是有价的,也是无价的,心须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快速的学习能力;重赏创新成功者,宽容创新失败者,淘汰不思创新者。

三、中国酒店集团化发展趋势

面对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障碍,未来我国酒店集团化发展趋势的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化发展趋势

“大鱼吃小鱼、强鱼吃弱鱼、快鱼吃慢鱼”使得“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将是下一阶段中国酒店业集团规模化发展的真实写照。现有的酒店集团,也包括刚进入和计划进入酒店业的投资者,将通过不断扩大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打造实力强大的超级酒店集团,实现规模化、连锁化竞争优势。

在规模过程中,酒店集团将借助多种形式包括地域扩张、品牌扩张、网络扩张、联盟扩张,通过市场手段实现酒店集团之间并购将逐渐成为规模化的主流。

2、信息化发展趋势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提高酒店集团业务的及时性,实现业务网络化。在当前竞争阶段,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竞争基础,离开信息化就无法有效竞争。信息化的酒店集团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为旗下酒店提供网络版的前台运营系统(PMS)、后台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采购供应管理系统(SCM)、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中央预订系统(CRS)、知识管理系统(KMS)、远程教育/培训系统(e-learning/training)等集团化服务经营与管理产品,从而使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开发与共享。酒店的良好网络会为酒店带来多大客源?据我们统计,目前,国际酒店集团通过网

络带来的客源达20-25%,国内金陵做得比较好,网络带来的客源到20%左右。

3、资本化运作趋势

西方市场从自由竞争走向寡头竞争用了50-80年的时间,中国的酒店市场不允许这样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存在,尤其是当前全国酒店投资高涨,供大于求短期内不会改变的情况,谁能够首先对中国酒店市场进行整合,谁就有可能在最后的竞争中胜出,其中产权方面的整合将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对资本的依赖非常强。因此,未来以资本运作来进行市场整合的趋势将日益显现,且国家的政策将有所改变,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公开表示,要对民企放开,这使得将来国内市场有大的改变。

4、品牌化发展趋势

品牌体现了酒店集团对于自身产品、市场的定位,体现了其核心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思路,未来的竞争将直接表现为品牌之间竞争。酒店集团将通过对消费需求的研究、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和有效的宣传活动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对于一些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酒店集团,尤其需要进行市场细分,根据需求开发推广合适的产品和品牌,如果说未来酒店集团的品牌化发展将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这一点都不为过。

5、国际化发展趋势

在“请进来”的同时,国内酒店集团也将尝试“走出去”。在选择走出去的地点时,必然要考虑到国内酒店集团的客源流向和国人商务旅游的目的地。目前,锦江和建国酒店管理集团已经在进行国际化拓展的尝试,主要采取自建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随着国内酒店集团实力增强,通过企业、品牌、业务并购等多种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最终,与国际酒店集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渗透的竞争格局。

第七篇、读书笔记《旅游文化》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

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1、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

2、是反映古代科学技术的镜子。

3、是耐人寻味的景观。

4、寻求历史文化遗存是当前旅游的一种风尚。

三、古文化遗址的主要类型:

1、旅游价值:可通过对古城和古城遗址的考查来研究历史的发展,展示历史的真实面貌。特别是选择历史地位高、保存好,区位条件优

越的古城和古都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我国主要古都遗址:著名的有殷商王朝都城遗址“殷墟”,周朝都城遗址“丰镐遗址”,秦都“咸阳遗址”,汉代都城“长安遗址”,西域古国楼兰都城“楼兰遗址”等。

(一)古道路遗迹:

1、旅游价值:古道路沿途形成了众多的城镇、关隘和风景名胜,还修建了许多寺庙、石窟等,沿途这些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有关历史故事、传说,吸引着旅游者沿古道探古寻幽揽胜。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汉代开创的将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经康居、安息、叙利亚运往地中海各国的一条通道。它是一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交通线。它穿过欧亚大陆腹地,通过沙漠、戈壁,跨越无数的高山峻岭、渡过了不少河流,联系各文明古国。旅行在这条路上,可以浏览风光壮丽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探访长城古道、烽燧,还可欣赏艺术荟萃的石窟、佛龛和文物。

(二)古战场遗址:

1、世界和我国著名的古战场遗址:

①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滑铁卢古战场;②法国的马其诺防线;③我国的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④重庆合川的钓鱼城遗址等。

(三)古代伟大工程:

1、长城:

①中国长城的特点:

a、长: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000多千米,东西延伸,蜿蜒万里。(现存的多属明代建造,汉代长城长达2万多里。)

b、雄伟壮观: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连绵起伏,长城与山脊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壮观。

c、结构周密复杂,布局合理: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组成。②长城的旅游价值:

长城高超的建筑艺术,科学的设计,周密的结构以及合理的布局,是中华民族大智大勇的历史见证,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展示了雄伟美、险竣美和开阔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与历史研究价值。

2、水利工程:

①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是战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领导修建。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江心分水岭,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内江导入平原为灌溉水源,宝瓶口和飞沙堰共同调节内江水量,飞沙堰还起了减少内江泥沙淤积的作用。水过宝瓶口由总灌渠入各支渠,灌溉田地,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②灵渠:又名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于秦代,分为南渠和北渠,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入漓江。分派的流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

③坎儿井:是我国干旱地区别具一格的水利工程。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哈密、木垒等地区。

利用自然地形,将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引出地面灌溉农田以及用于生产和生活,使沙漠地区形成片片绿洲。

“旅游的表象是经济,旅游的内核是文化。”本学期,通过阅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成林先生的《旅游文化》,使我对“旅游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了解到“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旅游是商品化的文化。”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的内容,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为第一部分,综合阐述了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内涵与意义,并区分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读者明确地了解了旅游文化的涵盖面之广,包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文化旅游。其次,第二章“山岳文化”与第三章“水与旅游”从文化加之于自然景观的角度做了介绍。随后的第四章“民居与村落文化”和第五章“牌坊文化”这是人文景观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最后的三章分别为“饮食文化”、“佛教文化”和“戏曲文化”,追溯了时代演变中的人类生活以及精神、娱乐方面的非物质文化。

作为一本学术类书籍,本文最大的特色则在于将中华民族的文学特色融入其中,是原本枯燥的书显得活泼动人。比如,作者在描述“水与旅游”时,概括了水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水可以自我激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可以慰藉心灵“闲上上来看野水,忽见水底

第八篇、基于创意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读后感

西方旅游文化读后感

基于创意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读后感

班级:14级旅游管理班姓名:邵军

学号:引用作者:李欣

一、引言

我读的论文题目是《基于创意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以天津杨柳青镇为例》,这是一篇由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李欣所写的硕士论文。

这篇论文回顾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相关的研究文献和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现状,界定了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等概念,并建立起创意的视角。论文利用文献收集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出文化旅游产品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交合点,并试图在此交合点处、在创意的视角之下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论文第四部分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创意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包括突出文化性、创意性、可行性和总体服从性原则;设计步骤则至少要包括人刁‘储备、调研和寻找与创意产业结合点几步。最后,在以上原则指导下,对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文化旅游开发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其地理、历史、文化概况的介绍和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杨柳青镇进一步开发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其中,这篇论文在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产品方面有独特见解,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一、创意包含创新

论文对创意和创新进行了论述,引用诸多名著,最后综合众多学者对于创意一词的解释,发现最大的共同点即是创意的主体是人,强调人的技能、人的创造力、人的天赋,强调了创意是一种人智慧的直接体现。创意与创新有所不同,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其中

有一个“抛旧”的环节。而创意的意思则更为广泛,抛旧换新的“创新”显然是一种创意行为,而对于旧事物赋予新的意义,用于新的用途或任何与众不同的想法观念等都可以看成是创意。“抛旧”并不是创意的必要条件,因此,创意包含创新。

二、文化、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文中指出根据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在此定义中强调了旅游者是旅游的核心、指出了其出行目的的非赢利性,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其将旅游描述成“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根据事物的性质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性质所决定这一哲学观点,旅游基本属性应该由其核心因素—旅游者的属性所决定。而旅游者的出行是文化性的,因此旅游的基本属性也为文化性。认为旅游的基本属性为经济性的学者和官员,只片面看到了这个“现象和关系总和”中的经济部分,混淆了旅游和旅游业二者的基本属性,所以得出的经济性结论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此外,论文通过论述得出文化作为主线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中的文化旅游者、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人联系了起来。从而确定,由于共同的文化本质,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进而鼓励旅游资源开发者不妨借鉴文化创意产业的元素及发展思路以寻求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乃至二者的携同发展。

另外,通过阅读这篇论文,也让我认识和体会到以下几点:

1: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首先要有丰富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在论文中引用前辈们的学术成果,也能进行更好的论述。

2:同时,一篇论文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一篇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论文就好像是一只被嫁接了许多其它动物羽毛的公鸡。

3:在这次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与名牌大学的学生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努力在自己毕业时也能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