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校园文化建设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2020-12

篇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我们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很多相关的文化活动就是通过这些机构组织实施的。(2)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涉及这样一

些问题:学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师生采取哪些行为方式,用什么样的规范和价值观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保持行动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要一套什么样的规定或原则等,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也与学校的制度息息相关,即优良的学校制度滋润了优良的校园文化,而优良的校园文化又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3.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

(1)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建立优良的校风有多种途径,其中确定校训是一个见效快而又方便易行的方法。像“勤奋进取、求实创新”这类校训,就简明精炼,便于记忆和接受。其他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校庆活动等来培育和强化校风。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中小学一般都倡导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要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如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等。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也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树立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风,学校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同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每一位校长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在中小学经常进行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这对形成校园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活动包括三种类型:文化学术型,如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文学书社、英语俱乐部等组织的论文比赛、讲演会、报告会等;文体娱乐型,如开展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节日联欢、春游、野餐及其他晚会、竞赛等活动;社会实践型,如举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学军、学农、学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活动形式中,仪式和典礼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文化表达方式,学校对此要特别重视。学校常见的典礼活动有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种授奖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

(3)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一般模式

所有组织文化的形成都有一个一般模式,校园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认识这一过程,对于我们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有益的。借鉴组织文化形成的大致过程,我们可以把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描述如下:

学校创建者的办学理念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创始人对一所学校早期的校园文化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创始人不为传统所束缚,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教育理念,并竭力把这些理念

灌输给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在我国教育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倡导的“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陶行知创办学校时所坚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及“学生自治”的治校信念;孙中山为中山大学题写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等等。直到今天,人们参观一所学校,也依然会听到学校人员介绍该校首任或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和事迹,说明学校创建者对学校文化起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他们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的见证人。

人员选拔为了维系和巩固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者总是希望所提拔的干部或从人才市场招聘来的新教师在观念和行动上能与原来的学校文化模式相融合、相匹配,有基本一致的价值观。他们明白,如果所选拔的人的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不一致,这些人就会缺少工作动力,更谈不上对学校的忠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校长们对挑选新干部或招聘新教师是多么地倾心和认真。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校长们有了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在这方面就更有了条件和可能。中层干部的影响学校中层干部的言行举止对校园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位校长都不会容忍这样的现象产生:当其不遗余力地推行校园文化的时候,其他干部却在一旁无动于衷,甚至唱对台戏。因此,校长肯定会首先在中层干部中间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然后对他们提出要求,并通过他们去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一所学校有一大批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认同并努力推行校园文化的时候,我们说这所学校就有了稳固的校园文化的基础。新入者的社会化过程无论学校领导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多么用心,新教师到校后仍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更何况每年还有大批的新生入校。对新来的师生进行教育,让他们适应并接受原来的校园文化模式,这在管理学上被称为是一种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可分成若干阶段,先是原有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与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摩擦、碰撞,然后是自身行为的调整,最后是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之中。

以上仅仅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大致过程,当然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形成过程,这在下面将会作进一步分析。然而不管怎样,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简略描述,可以使我们对校园文化形成的一般规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除了以上所说的一般过程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学校领导者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下面提出几种可供参考的策略。

主题统揽策略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为此,所有的学校活动都可以围绕办学理念展开,用主题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中的一切,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这样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个性塑造策略该策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区别于企业、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充分体现培养人的目的性;二是形成每个学校自身的风格、特色,即我们通常所创办学校特色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个性塑造策略,意味着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学校的情况,不要盲目攀比,不要雷同。要知道,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传统拓展策略这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而言的。传统老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时代在发展,老校不能一味地躺在传统上睡大觉。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协调,最好的方法是在传统中融入新内容,在新内容中又折射出传统的光芒,即在传统的基础上求

发展,一方面不抛弃原有的历史财富,另一方面又给传统增添新鲜血液和活力,这样就构成了传统拓展策略。

分步推进策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财力、物力等。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不一定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就可以采取分步推进策略。分步推进策略强调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之所以强调整体设计,是为了保持校园文化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分步实施,是为了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利益与现实的可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浮夸,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

重点突破策略校园文化建设涉及面很广,鉴于学校条件的因素,事实上不可能全面出击,必须在分析学校现有状况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办几件实事。如可以从制度文化建设着手,也可以从精神文化建设着手,通过重点建设寻找校园文化创建的突破口,最后带动整体文化建设工作。

篇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和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和策略

[摘要]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操作校园文化建设时,人们又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偏离其价值意义。我们应对学校文化进行整合,用现代的观念,开放式的建设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代意识开放精神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分析

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但是,在操作校园文化建设时,人们又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偏离其价值意义。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

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多数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

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有的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具体地说,各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教育的功利色彩较浓,无视学生主体发展的应试教育仍很有市场,初中变相分快慢班的做法屡禁不绝,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显得相当薄弱,这些无不昭示着观念文化的滞后。

(二)校园文化中的的传统色彩浓重而现代意识淡薄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理当发扬广大。但也无需讳言,传统文化中的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抵触的有碍于现代意识确立的那部分内容也往往被我们所继承,而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份,如古人对教师地位作用的界定,常被学校用来开展尊师教育的依据,“天地君亲师”的至高地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拥有先天的权威,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韩愈关于教师作用的界定,突出了教师在知识传承方面的作用,而无助于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传统的学习观强调勤与苦,那种悬梁刺股式的刻苦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诚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不少学校把勤奋刻苦作为校训,告

诫学生:勤奋再勤奋,刻苦再刻苦,掠夺式的智力开发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得以持续并使之具备了合理性。

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性不足

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总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尽最大可能构筑起封闭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抵御社会文化中的消极的有害的东西渗入,使青少年能在一个相对洁静的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校园文化的这种自我封闭状态,显然不符合开放性的现代教育要求,长久的封闭只能培养出社会适应不良的温室花朵,封闭的校园文化与博大丰富多元多彩的社会文化相比尽管具有相对的高雅性,但其单薄刻板的一面也不容忽视,师生接触的文化越是单一、刻板、枯燥就越缺乏抵御诱惑的能力,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环境,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的互动,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才有可能使学生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审视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努力方向,采取相应的策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首先有赖于校园文化主导价值观的确立,主导价值观是对校园文化构成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观念,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为此,在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时,把它放在首位。校园文化建设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推进,是构建校园精神的必由之路,因此确立主导价值观显得格外重要。学校存在的意义

就在于育人,关键是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育人的问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新人和科学地育人应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永恒追求,面对多元、多变、多彩的现实社会,学校培养的新一代必须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有着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控,敢于负责,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具有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独特的个性魅力。概而言之,学校要培养的是富于主体精神的公民,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所需,学校教育应以此为目标,校园文化体系的建构显然也应以有效培养这样的新人为准,这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价值观,以此为导向、为目标开展的校园文化必将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二)在确立了主导价值观之后,就需要对校内各种文化形态进行整合,它主要有:群体层面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领导者文化;组织层面上的班级文化、团队文化;其它层面上的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对这些文化进行整合,使之能补充、丰富校园主文化,构成多彩生动的校园文化是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1.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点,吸收先进德育思想的营养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既需外部新因素的冲击,也要从内部挖掘来源活水。“面向世界”,首先是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然后是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而“面向世界”,必须有一个坚定的立足点,这就是传统民族文化。没有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扬弃、传承,也就谈不上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就会出现卑视本民族的倾向,校园文化现代化也就无从起步。

在校园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接受先进德育思想的营养,我们应大力倡导“教育的人性化”这一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主导教育思想,强调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它不仅注意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方面,从这一教育思想出发,致力于学生理想人

格的塑造,使学生具有时代新人的特质,最终校园文化以崭新的姿态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确立了“培养具有民主素养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民主文化的根基。我镇中心小学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确定了“让生命更精彩”这一课程主题,通过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护自救、交流合作与竞争、环境保护等系列化的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有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浓化了校园文化氛围。

2.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课堂渠道及班会、团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了系统性和长远眼光。

(3)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校园里的时事走廊、学生的阅览室里的报纸及刊物,全天开放提供给学生阅读的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做到人在校园,放眼看天下。

3.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学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学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隘意识,正是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

篇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2)学校标识。如校牌、校服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4)校园美化、绿化。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学校的党团组织、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兴趣小组,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3.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

(1)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1

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学校要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如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等。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也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每一位校长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学校各种重大活动以及文体活动。

除了以上所说的一般过程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学校领导者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下面提出几种可供参考的策略。{校园文化建设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主题统揽策略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为此,所有的学校活动都可以围绕办学理念展开,用主题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中的一切,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这样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个性塑造策略该策略包含两层意思:的。传统老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时代在发展,老校不能一味地躺在传统上睡大觉。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协调,最好的方法是在传统中融入新内容,

分步推进策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财力、物力等。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不一定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就可以采取分步推进策略。分步推进策略强调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之所以强调整体设计,是为了保持校园文化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分步实施,是为了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利益与现实的可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浮夸,2

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

重点突破策略校园文化建设涉及面很广,鉴于学校条件的因素,事实上不可能全面出击,必须在分析学校现有状况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办几件实事。如可以从制度文化建设着手,也可以从精神文化建设着手,通过重点建设寻找校园文化创建的突破口,最后带动整体文化建设工作。3

篇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我们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学校标识

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校容校貌

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3)校园绿化

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

1)机构设置

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很多相关的文化活动就是通过这些机构组织实施的。

2)规章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涉及这样一些问题:学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师生采取哪些行为方式,用什么样的规范和价值观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保持行动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要一套什么样的规定或原则等,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也与学校的制度息息相关,即优良的学校制度滋润了优良的校园文化,而优良的校园文化又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3、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

1)校风、教风和学风

A、校风

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建立优良的校风有多种途径,其中确定校训是一个见效快而又方便易行的方法。像“勤奋进取、求实创新”这类校训,就简明精炼,便于记忆和接受。其他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校庆活动等来培育和强化校风。

B、教风

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中小学一般都倡导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要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如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等。

C、学风

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也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树立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风,学校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同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每一位校长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

在中小学经常进行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这对形成校园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活动包括三种类型:

A、文化学术型

如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文学书社、英语俱乐部等组织的论文比赛、讲演会、报告会等;

B、文体娱乐型

如开展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节日联欢、春游、野餐及其他晚会、竞赛等活动;

C、社会实践型

如举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学军、学农、学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活动形式中,仪式和典礼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文化表达方式,学校对此要特别重视。学校常见的典礼活动有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种授奖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

3)学校人际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一般模式

所有组织文化的形成都有一个一般模式,校园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认识这一过程,对于我们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有益的。借鉴组织文化形成的大致过程,我们可以把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描述如下

1、学校创建者的办学理念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创始人对一所学校早期的校园文化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创始人不为传统所束缚,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教育理念,并竭力把这些理念灌输给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在我国教育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倡导的“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陶行知创办学校时所坚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及“学生自治”的治校信念;孙中山为中山大学题写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等等。直到今天,人们参观一所学校,也依然会听到学校人员介绍该校首任或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和事迹,说明学校创建者对学校文化起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他们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的见证人。

2、人员选拔为了维系和巩固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者总是希望所提拔的干部或从人才市场招聘来的新教师在观念和行动上能与原来的学校文化模式相融合、相匹配,有基本一致的价值观。他们明白,如果所选拔的人的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不一致,这些人就会缺少工作动力,更谈不上对学校的忠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校长们对挑选新干部或招聘新教师是多么地倾心和认真。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校长们有了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在这方面就更有了条件和可能。

3、中层干部的影响学校中层干部的言行举止对校园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位校长都不会容忍这样的现象产生:当其不遗余力地推行校园文化的时候,其他干部却在一旁无动于衷,甚至唱对台戏。因此,校长肯定会首先在中层干部中间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然后对他们提出要求,并通过他们去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一所学校有一大批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认同并努力推行校园文化的时候,我们说这所学校就有了稳固的校园文化的基础。

4、新入者的社会化过程无论学校领导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多么用心,新教师到校后仍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更何况每年还有大批的新生入校。对新来的师生进行教育,让他们适应并接受原来的校园文化模式,这在管理学上被称为是一种人

的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可分成若干阶段,先是原有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与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摩擦、碰撞,然后是自身行为的调整,最后是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之中。

5、以上仅仅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大致过程,当然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形成过程,这在下面将会作进一步分析。然而不管怎样,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简略描述,可以使我们对校园文化形成的一般规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除了以上所说的一般过程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学校领导者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下面提出几种可供参考的策略

1、主题统揽策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