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抒情吊兰

2020-12

篇一:《吊兰.借物抒情doc》

吊兰,借物抒情。

我家的阳台上摆放着一盆盆郁郁葱葱的吊兰,清新雅致,令人赏心悦目。吊兰的叶片狭长且柔软,层层叠叠,向四周舒展着,并微微向下悬垂。微风吹来,叶片纷纷随风摇曳,仿佛一朵朵绽开的烟花,又好似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它的叶片颜色众多,分为银边吊兰、金边吊兰、纯绿叶吊兰等许多品种。我家有金边吊兰和纯绿叶吊兰两种。金边吊兰的绿叶的边缘两侧镶有黄白色的条纹,纯绿叶吊兰则顾名思义叶子全都是绿色的。它们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叶子绿得发亮,显露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季,吊兰长得更加茂盛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叶丛中抽出了一根根柔软的枝条,枝条上绽放出一朵朵小白花,小巧玲珑,闻起来还有淡淡的清香。那白色的小花儿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进了茂密的叶丛中,与我玩起了捉迷藏。那枝条却越长越长,沿着盆沿向外斜垂下来。枝条的各个茎端,又生长着大大小小的新株。那悬动的丛丛新株,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晃动的“小秋千”,又好比是一个个翠绿的“小花篮”,更有甚者认为似仙鹤展翅,这也许就是“折鹤兰”之称的由来吧!

吊兰不仅优雅别致,更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一次,我剪下一根枝条,将它随意地插在了泥土里。过了不久,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它依然快乐地生长着。吊兰的美,很独特。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尤其令人敬佩。

万物之中,我见过的花有很多: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也有高贵清雅的菊花;有婀娜多姿的水仙,也有光彩照人的太阳花。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吊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篇二:《吊兰的生命力》

吊兰的生命力

应城市科技馆绿色作文辅导

应城市实验小学四(11)班陈琪

在姑妈家屋子里养着许多花花草草。其中饭桌上有一盆吊兰,用小篮子养着,我很喜欢它。它的根部有一指粗,葱绿的藤蔓向下倒垂着,又细又长。旁边长出很多嫩枝。它的叶子是棱形的,下面宽而扁,上面尖尖的,很好看。一条条藤蔓向下垂着,形成一大篷。姑妈每隔几天就给它浇水,因此它长得很茂盛,给家里添加了一些绿色。每当吃饭时看着它,我心里就特别舒服,胃口也会大增。

有一年暑假,我和姑妈去爸爸那里玩了一个多月。那段时间气温很高,太阳照在人身上像针扎一样。大树的叶子都晒得打了蔫,一些花草也都无可奈何地低下了头。我想:这么久没有人浇水,那盆吊兰肯定干死了。一个多月后,当我们回到家里,竟然欣喜地发现,篮子里面的土干得发白,裂出了一个大口子。吊兰的藤蔓和叶子也已经枯萎了,看起来奄奄一息,但是它的根部还有一点绿色,预示着还有生命力。我赶忙给它浇了一杯水,希望它能活过来。过了两天,当我再看它时,发现它的根那里发了一点小芽,藤蔓也变绿了,上面还长出了几片新绿的小叶子。过了一个多星期,它就长得郁郁葱葱的,恢复了原来生机勃勃的样子。望着那一盆重获生机的吊兰,我的心怦然一震:小小的吊兰,你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看似柔弱的你,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就像我们人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能屈服。我们一定要像吊兰那样坚强勇敢,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抓住一切机会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指导老师周燕凌丁琼芳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95我们学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第一类生命现象类(生命力强的动、植物)

提纲一(——适合于需要人照料的盆栽植物类如仙人掌、芦荟、吊篮、绿萝„„)(——或适合于需要人们适当照顾的家养宠物类,如金鱼、小狗、小猫,还有外界的蝉等)

开头一地点,植物场景(外形特点)——看到的

动物场景(外形及习性某一状态)

中间二举一个发生在它身上灾难的例子,体现它生命力强——回想的

结尾三写“我”联想,中心点题——议论或抒情

A由物(动、植物)过渡到人(望着„„我被„„心情)

B由物的生命现象上升到人的生命现象(思想品质)

仙人掌的启迪

应城市科技馆绿色作文辅导

应城市实验小学四(3)班张泽邦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买回一盆仙人掌,我把它放在阳台上养着。仙人掌不算高,只有一尺多高。它的茎扁扁的,形状像一个大大的巴掌。下面颜色是深绿色,上面是淡绿色。仙人掌浑身长满了褐色的刺,像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针,又像一根根牙签,还像一根根钉子。如果你摸一下它,你的手一定会被刺得流血。我每天给它浇水,仙人掌长得更壮更绿了,显得生机勃勃。一年后,仙人掌开出美丽的黄花,就像武士头盔上的彩缨,很漂亮。{抒情吊兰}.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去武汉玩了一个月。那些日子气温很高,太阳照在人身上像针扎一样,有一些和草都晒死了。我想:我的仙人掌没有浇水,一定晒死了。一个月后,我回到家里,看到仙人掌盆子里的土晒得发白,裂了一道口子。我意外地发现,仙人掌只是有些发黄,没有精神,好像并没有死。我马上给仙人掌浇水。我浇了很多,水都漫出来了。第二天,我去看仙人掌,它比昨天绿一些。又过了两天,它越发葱郁,更有精神了,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机。

听妈妈说,仙人掌这种神奇的热带植物,耐温耐旱,即使温度高过40度,几天不浇水也能坚强地活下去。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受着烈日的考验,依然快乐地生长着。

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谁可以比得上呢?看似平凡的仙人掌,却创造出一个奇迹般的生命现象。我不禁被它的生命力感动了:生命的意义是活着,是勇敢地面对。人也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顽强地生活着。

指导老师丁琼芳黄娟

篇三:《神奇美妙的音乐》

神奇美妙的音乐

音乐--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泻出来的歌声,交织着神秘优雅缥缈性感的音符,化成魔咒,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听觉。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音乐的。近多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音乐对人,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有很多奇妙的功能。美国一位医学家曾统计了35名美国已故著名音乐指挥家的年龄,平均寿命是73.4岁。高于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5年。

看完这个资料,我的好奇心膨胀了。难道音乐真的能延长生物的寿命么?我去问了爸爸妈妈,他们说:“你自己动手做个实验不就知道结果了吗?”见爸爸妈妈不肯帮我,我便当机立断。我先找来了邻居家小猫伊伊和咪咪来当实验品,接着又找来了两盆生长旺盛的吊兰,我将伊伊和a吊篮放入有美妙的音乐的盒子里,将咪咪和b吊篮放入有嘈杂声音的盒子里。

过了几天,a吊兰长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更加茂盛了,伊伊也比以前活泼开朗了,一见到我就冲到我的怀里撒娇,让我爱不释手。而B吊兰那儿真是惨不忍睹。瞧,有些地方已经枯萎了,song拉在那儿,似乎奄奄一息了;有些地方直接凋谢了,叶子们都打yan了;还有些地方草木萧疏;这景象让我不忍直视。咪咪那儿情况似乎也不乐观。它无精打采,懒洋洋地趴在那儿直到我把食物端到它面前,它才不紧不慢地爬了起来,慢吞吞地走了过去埋头苦吃。一吃完便向后一仰,打了滚继续闷头大睡了,只见一旁的伊伊一蹦一跳地跑过来,三下两下就把食物吃了个精光,便又跑去玩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旁的A吊兰和B吊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对心中的答案更加坚定了。但我还是不明白音乐为什么能延长生物的寿命。{抒情吊兰}.

我上网一查,原来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在生理上,音乐能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有一些类型的音乐还能刺激身体释放一种内啡呔天然鸦片制剂,可达到松驰身心和纾缓疼痛的效果。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颇见奇效。有的专家指出,舒伯特的音乐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乐可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音乐能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重振精神的作用。

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音乐真的可以延长生物的寿命。原来音乐有这么多的作用:每日饭后听3次音乐,能治疗神经性胃炎;给患高血压病者听抒情音乐,可降低血压;给受了惊吓的人听柔和轻松的乐曲,可以使病人安静以至恢复正常。音乐真是又美妙又神奇呀!

篇四:《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时光中既有春天的绿和雨水,又有夏荷的香,还有那秋霜和冬雪……

时光中既有开心快乐的好日子,也有举步维艰的难日子,还有平淡无奇的小日子……时光美好如画,色彩斑斓,让人倾心珍藏;时光美好如花,芳芬四溢,让人驻足欣赏……请你以“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此题中的“花朵”是使用的比喻义,比喻美好的人和事;“盛开在时光里”意味着那些人和事留在记忆的深处,让人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因此,写作此文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慧眼捕捉立意高远。这道命题,其实质就是要发掘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捕捉住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也许是一句温暖心扉的话语,也许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也许是一次语重心长的交谈,也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善举,也许是一片真诚无私的爱心,也许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品格……写作之时,还要深入思考,我们不妨步步追问:为什么如此美好,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其作文不但要突出“美好”之意,更重要的是凸显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与深刻影响。写此文,就是要倾情描绘这些充满真善美的花朵,深刻揭示这些充满人性之光的美好细节,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

二、视角独特布局精巧。写此文,我们可以去写亲人关爱自己的往事;去叙写真挚的友情、难忘的师爱等方面;也可以花喻人,以景衬人,虚实结合,传神展现人性如花一样美好,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还可以先写为何记忆犹新,再写美好瞬间,记忆如花,最后写心存感激,催人奋进等。写此文最好从小处切入,以独特视角全景展现时光中那些美丽的“花朵”。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收到于细微处摄魂的艺术效果。为了生动叙写往事,可采用倒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可采用插叙,让现实与记忆构成对比,收到了顺叙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行文中若巧用记叙方法,定能为文章增光添彩。另外,同学们在行文中倘若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如悬念、误会、抑扬等,并以此对材料来巧妙组接,将会使文章构思精巧,行文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三、美化语言,表达灵动。写此文,其语言要精美,表达要灵动。要用真情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使之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应,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行文中,要活学活用大量的雅词,使得文章表意精准,文采飞扬。不仅如此,还要灵活地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与散句,使得句式灵动多姿,语言富有韵味。还可妙用辞格,灵活化用,巧展才

情,提升文章的品位。只有美化语言,优化表达,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吸引力,让人一见倾心!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陈瑀芷

一觉醒来,我拉开厚重的窗帘,冬日暖阳“唰”地飞到我的床上,我眯着眼睛看向天空,阳光又跑过我的眉梢,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走到阳台上,看到吊兰花在阳光下竟然发出迷人的光圈,我抬头看着像是被水洗过一样的天空,心里格外干净,谢谢老天爷又恩赐给我一个惬意的周末!

“叮咚”一声,门铃响了,邮局送报纸的叔叔出现在我家小院的铁门外,向我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我飞快地冲下楼,从他手中接过厚厚的一叠报纸和邮件,并快乐地送给他一个大大的笑脸。突然,一个特殊的信封闯入了我的眼帘,落款是台湾彰化县,是我分别了六年的好朋友小朵寄来的,告诉我她们全家将回来过春节。

小朵,是我的邻居,我们同年同月出生,她只比我大五天,我们一起上了三年幼儿园,又一起上了两年小学,同进同出,就像一对亲生姐妹。

她爸爸从澳洲留学后没有回国,回到台湾侍候她年迈的爷爷,并继承遗产。后来,她爸爸为她和她的妈妈办好了去台湾定居的手续,记得她们离开是在六年前的一个暑假,提前得到消息的我们一直在躲避着她的父母,常常不管烈日炎炎,我们俩要么在公园里坐上一整天,要么在超市里逛得不回家,晚上她也会一声不响地跑到我的房间来,和我睡在一起,父母们看着我们哭得通红的眼睛,也双眼红红地陪着我们。

分离的时间终于到来了,小朵和我站在阳台,说着那永远也说不完的话。突然,眼睛落在那盆吊兰花上,一朵朵垂下而又坚强地抬起头的吊兰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迅速剪下一枝,把它栽在泥土里用塑料袋包好,放入了小朵的行李箱,嘱咐她去台湾后一定要重新用盆栽种。

从此以后,小朵每年都会给我写信,每次都要告诉我吊兰的生长情况,这次的信里,小朵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把吊兰养成了超级大的六盆了,每年送出六枝给她的邻居栽种,并要邻居也像她这样一朵一朵传下去,现在,她那个小区到处都可看得到青枝绿叶吊兰了,她十分有成就感,并准备向她在其他城市的同学传递,她的目标是让吊兰之花开遍台湾。

看着她的信,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六年前,其实,那时的我们也隐隐知道小朵去了台湾,就不像是去了国内其他的城市,很多东西都是要受到限制的。我送她吊兰花,是希望她经常能看到花,就想起我。但是近几年,两岸交流越来越多了,我和小朵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了,打电话对于我来说是太奢侈了一点,可写信却很是方便了。特别是现在经常听到“小三通”“大三通”“包机”等等,两岸人民来来往往,越来越便捷了。

我放下信,看着阳台上静静开放的吊兰花,我突然感觉到,在我记忆里的那朵小小的吊兰花,在小朵的努力下,现在一定有了无数朵,开放在她那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吊兰花一定会开遍全台湾……

(2013年1月24日《岳阳日报》)

本文开篇写景,叙写冬日的暖阳与吊兰的迷人,为后文的写人叙事作有力的铺垫,然后笔锋一转,深情追忆与小朵的深情厚谊,在离别之际以吊兰相赠。继而描写象征友情之花——在台湾越开越远,并以此热情赞美了两岸交流的通畅与便捷。文章妙用象征,情景交融,使得文章构思精妙,意蕴深刻。尤其是结尾处,表达作者对两岸关系的美好愿景,使得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读之情韵悠长,回味无穷。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我们真切感悟出:两岸友情之花永不凋谢!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林如颖

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然而时光中那些美丽的花朵,总让人终身难忘。

——题记

不经意间,我已度过十二个春夏秋冬,经历了不少事情,但那动人的画面,一直定格在我心里,宛如美丽的花朵盛开那在时光深处。

星期六中午,我用筷子拨着碗中的饭菜,犹豫了好久,小心地向爸爸问道:“这个周末,我能不能去外婆那儿?”爸爸想了想,点头应允了。我高兴地大喊一声:“万岁!”接着,我又神秘地对妈妈说:“别给外婆打电话,我要给外婆一个惊喜。”

“惊喜!”是的,并没有太多文化的外婆曾对我说:“你能常来陪陪我,我就觉得这就是最开心的礼物了。”

拥挤的公交车上,我紧紧抱着一袋馒头——外婆曾说过我们这儿卖的老面馒头很好吃。葱郁的大树快速向后滑过,河对面的房子不断被移置于脑后。当快临近外婆家时,我的心如释重负,脸上也漾起了开心的笑容。

“六月天,娃娃脸。”现在我是信了这句话了,天上前一秒还晴空万里,后一秒便乌云密布。{抒情吊兰}.

我在车上不停地祈祷,可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车顶上的“啪啪”声,让我的兴奋劲儿渐渐弱了下来。

走下车的时候,我一狠心,用馒头和书包护住头,冲进了还不算稠密的雨幕中。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味儿刺激着鼻腔。路上铺满碎石子,跑起来疼得我呲牙咧嘴。我咬紧牙关,不顾一切向前狂奔。我向前跑了不多远,忽然愣住了——外婆,我那亲爱的外婆居然就在前方等着我。只见外婆伫立在门口的那条路上,一个人打着把大伞,不停向停车场张望。她面容写满了焦急,充满了失望,转过身来,又转过身去,徘徊在那乡间的泥泞路上„„

呆住的我立马冲过去,朝外婆拼命挥手,“外婆!外婆!”我兴奋地喊到。外婆看见了我,赶紧走来,给我撑着伞,用衣袖匆匆帮我擦了下脸上的雨水,又用左手接过书包和袋子,牵着我满脸幸福地回家。

到家后,外婆忙手忙脚帮我擦完脸,换完湿的衣服后,才松了口气,又给我披了一件衬衫。“快披着,别感冒了,你说你来也不告诉我一声,既然下了雨,你就随便躲一会儿嘛!”外婆心疼地看着我。我不好意思地一笑,又好奇地问外婆:“妈妈没给您打电话,您还在那等谁呀?”外婆听了,叹了口气:“没准儿你要来呢,等一会儿,我才放心。”“您瞧您说的,您待在屋里,我还不是一样会来的。”听了外婆的话,我怔住了,鼻子酸酸的,撒娇地抱住了外婆,外婆慈祥地摸了摸我的头发„„

尽管已过了三四年,外婆那句话依然萦绕在我耳畔,那雨中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这份美好的记忆,恰如那美丽的花朵,永远盛开在我人生时光的深处,其间那绵长而深厚的爱意将会温暖我一生!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选材真实而典型,于细微处见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祖孙情深。本文素材真实,细节鲜活,情感浓郁,让人读之感同身受。在结构安排上,前呼后应,首尾圆合,妙用映衬,行文曲折,情景交融,可谓构思精妙。另外,语言质朴,准确传神,寓情于叙,让人读之情韵悠长,回味无穷!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在记忆的深处,有一张充满温情、给我力量的笑脸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如盛开的花朵绽放在生命的枝头,让人看到无尽的希望„„

给点阳光就灿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评讲作文的时刻。那一刻,我的心就像一个气球,不断地膨胀、膨胀,直到爆炸。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几行简短飘逸的评语外加一个红色的醒目数字——45。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始在位置上惊呼起来。我瞄了瞄同桌的分数——32,不禁心里暗自窃喜;瞅了瞅平时还不错的“露露姐”——38,我越发扬扬自得了!

下课后,我像游行一样,向同学们炫耀着我的佳作,免不了遭到同学们的鄙视,正沉浸在喜悦中忘乎所以的我,只当他们是羡慕、嫉妒、恨,不跟他们一般计较。我欣然走出教室,望了望漆黑的夜空,深吸一口气,竟觉得夜空是那样的美丽!

心情不禁有点灰

“丁零零”,上课了。语文老师老黄依次让林如颖、杨柳逸、邓婷悦朗读她们的作文。我原以为他也会让我朗读我的大作,可是他竟然一笔带过,只是将我的作文轻描淡写地评说几句就草草了之了。我当时气得咬牙切齿,但我更恨自己那不争气的作文水平,为什么总是逊色于她们!我呆呆地望了望外面的夜空,在惨淡的灯光照射下,一切显得那么凄凉与苍白,正如我现在的心情一样。

我的花儿何时开

篇五:《3写景类抒情性散文》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景物,抒发美的情感。

2.用散文化的表现形式,抒发感受,表达观点。

1.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抒情吊兰}.

(2)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2.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某种生活感受。

要求:(1)记叙、议论皆可,注意情感体现。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题目l写作指导:这篇作文要求写自然景物。从内容来看,可写景,也可状物。写景主要是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刻画,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就写景而言,首要一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真写细写清楚;其次是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触景以生情,或缘情而写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须记住“情为主,景是客”,(李渔《窥词管见》)写景只有“情景交融”,方能“物我双会”。正如王夫之所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写景状物必须蕴情寓意。

状物类散文多为托物言志,有的着眼于对“物象”实体的描绘,也有的重在“物象”精神内涵的揭示,通常是以物寄情或因物生情。无论如何处理,都应当抓住特点,展开联想,使“物”之内情与外形达到和谐的统一。

题目2写作指导:这篇文章训练学生写作抒情散文。散文抒情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事件、人物、观点皆可,在具体实在的基础上,抒发的情感才会真实可感。散文化的语言具有优美抒情意味。擅长描摹,多用修辞,情感丰富。

柳嘉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桩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划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成长。你瞧,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坡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然而它们终于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地深深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的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

仅仅两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本。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霜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根深蒂固。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鹇、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杂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鸟窠蕨上撑云天,青的、绿的、红的、白的、紫的奇花异草在树尖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征。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竟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片亚热带原始森林的壮观景象,借以赞颂充满活力的“野性之美”。这是写景状物散文的一般构思模式。作者善于观察,精于体味,他从这片森林之中提炼出

蓬勃坚韧的“野性”主题,可谓感受深刻,慧眼独具。本文写景很有特点,作者把景和情融为一体,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描写景物,给森林带上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野性”的活力。写景采用多种手法,比如这几句:“绿楠干细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连串的比喻、夸张,绘形摹色,真是形神兼备。

1.作家谈散文

前苏联著名散文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散文应“充满绘画的光和色彩,充满诗歌语言特有的新鲜感,充满建筑学的匀称比例,充满雕塑线条的凸凹和明晰,充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发现世界的艺术》)

2.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3)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

(4)刻画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盖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天地人物,各有情状。以天时言,一时有一时之情状;以地方言,一方有一方之情状;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状;以物类言,一类有一类之情状„„情状不同,移步换形,中有真意。”(清·许印芳《诗法萃编》卷六下)景物的形状因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5)虚实结合,扩大想像空间。写景应形象逼真,如若亲见,而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要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

(6)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清代的刘熙载说:“《书诀》:‘石有三面,树有四枝。’盖笔法须兼阴阳向背也。”(《艺概·文概》)写景状物,要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不拘一格地从多方面加以描绘。

篇六:《家庭宜栽花卉大全》

家庭宜栽花卉大全

室内的植物选择是双向的,一方面对室内来说,是选择什么样的植物较为合适;另一方面对植物来说,应该有什么样的室内环境才能适合生长。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和其他功能一样,拟定出一个“绿色计划”。

大部分的室内植物,原产南美洲低纬度区、非洲南部和南东亚的热带丛林地区,适应于温暖湿润的半荫或荫蔽的环境下生长,部分植物生长于高原地区,多数植物对抗寒和耐高温的性能比较差。当然,象适应于热带沙漠环境的仙人掌类,有极强的耐干旱性。

不同的植物品类,对光照、温湿度均有差别。清代陈子所著《花镜》一书,早已提出植物有:宜阴、宜阳、喜湿、当瘠、当肥”之分。一般说来,生长适宜温度为15-34℃,理想生长温度为22-28℃,在日间温度约29.4℃,夜间约15.5℃,对大多数植物最为合适。夏季室内温度不宜超34℃,冬季不宜低于6℃。室内植物,特别是气生性的附生植物、蒴类等对空气的湿度要求更高。控制室内湿度是最困难的问题,一般采取在植物叶上喷水雾的办法来增加湿度,并应控制使不致形成水滴滴在土上。喷雾时间最好是在早上和午前,因午后和晚间喷雾易使植物产生霉菌而生病害。此外,也可以把植物花盆放在满铺卵石并盛满水的盘中,但不应使水接触花盆盆底。植物对光照的需要,要求低的光照,约为215-750LX,大多数要求在750-2150LX,即相当离窗前有一定距离的照度。超过2150LX以上,则为高照度要求,要达到这个照度,则需把植物放在近窗或用荧光灯进行照明。一般说来,观花植物比观叶植物需要更多的光照。

植物要求有利于保水、保肥、排水和透气性好的土壤,并按不同品类,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大多植物性喜微酸性或中性,因此常常用不同的土质,经灭菌后,混合配制,如沙土、泥土、沼泥、腐质土、泥炭土以及蛭石、珍珠岩等。植物在生长期及高温季节,应经常浇水,但应避免水分过多,并选择不上釉的容器。花肥主要是氯,能促进枝叶茂盛;磷,有促进花色鲜艳果实肥大等作用;钾,可促进根系健壮,茎干粗壮挺拔。春夏多施肥,秋季少施,冬季停施。

为了适应室内条件,应选择能忍受低光照、低湿度、耐高温的植物。一般说来,观花植物比观叶植物需要更多的细心照料。

根据上述情况,在室内选用植物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室内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如加强室内外空间联系,尽可能创造开敞和半开敞空间,提供更多的日照条件,采用多种自然采光方式,尽可能挖掘和开辟更多的地面或楼层的绿化种植面积,布置花园、增设阳台,选择在适当的墙面上悬置花槽等等,创造具有绿色空间特色的建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再从选择室内植物的目的、用途、意义等问题考虑以下问题:

(1)给室内创造怎样的气氛和印象。不同的植物形态、色泽、造型等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情调和气氛,如庄重感、雄伟感、潇洒感、抒情感、华丽感、淡泊感、幽静感……,应和室内要求的气氛达到一致。

(2)现代室内为引人注目的宽叶植物提供了理想的背景,而古典传统的室内可以与小叶植物更好地结合。不同的植物形态和不同室内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3)根据空间的大小,选择植物的尺度。一般把室内植物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型植物在0.3M以下;中型植物为0.3-1M;大型植物在1M以上。

植物的大小应和室内空间尺度以及家具获得良好的比例关系,小的植物并没有组成群体时,对大的开敞空间,影响不大,而茂盛的乔木会使一般房间变小,但对高大的中庭又能增强其雄伟的风格,有些乔木也可抑制其生长速度或采取树桩盆景的方式,使其能适于室内观赏。

(4)植物的色彩是另一个须考虑的问题。鲜艳美丽的花叶,可为室内增色不少,植物的色彩选择应和整个室内色彩取得协调。由于今日可选用的植物多种多样,对多种不同的叶形、色彩、大小应矛以组织和简化,过多的对比会使室内显得凌乱。

(5)利用不占室内面积之处布置绿化。如利用柜架、壁龛、窗台、角隅、楼梯背部、外侧以及各种悬挂方式。

(6)与室外的联系。如面向室外花园的开敞空间,被选择的植物应与室外植物取得协调。植物的容器、室内地面材料应与室外取得一致,使室内空间有扩大感和整体感。

(7)养护问题。包括修剪、绑扎、浇水、施肥。对悬挂植物更应注意采取相应供水的办法,避免冷气和穿堂风对植物的伤害,对观花植物予以更多的照顾……

(8)注意少数人对某种植物的过敏性问题。

(9)种植植物容器的选择,应按照花形选择其大小、质地,不宜突出花盆的釉彩,以免遮掩了植物本身的美。玻璃瓶养花,可利用化学烧瓶,简捷、大方、透明、耐用,适合于任何场所,并透过玻璃观赏到美丽的须根、卵石。

室内植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常用的室内观叶、观花植物如下:

一、木本植物

(1)印度橡胶树:喜温湿,耐寒,叶密厚而有光泽,终年常绿。树型高大,3℃以上可越冬,应置于室内明亮处。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现在我国南方已广泛栽培。

(2)垂榕:喜温湿,枝条柔软,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丛生常绿。自然分枝多,盆栽成灌木状,对光照要求不严,常年置于室内也能生长,5℃以上可越冬。原产印度,我国已有引种。

(3)蒲葵。常绿乔木,性喜温暖,耐阴,耐肥,干粗直,无分枝,叶硕大,呈扇形,叶前半部开裂,形似棕榈。我国广东、福建广泛栽培。

(4)假槟榔。喜温湿,耐阴,有一定耐寒抗旱性,树体高大,干直无分枝,叶呈羽状复叶。在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泛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