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2020-12

篇一:《学会忍耐》

2010-11-15

学会忍耐赵文明编著

★一个不会忍耐的人,总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小事情上。★聪明和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辛勤和刻苦才是成功的必然条件。

★原来以前的生活中,我们只学会了为问题而烦恼,而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眼睛长于观察别人,却短于察自己。聪明人就是要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辨别真伪,绝不因此而忽略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要精深,要在某个领域中成为专门人才,必须克服浮躁的毛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可能毫不费力地成功,急于求成,只能是害了自己。

★谦虚、戒躁是要去我们遇事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然后再行动,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干什么都干不好,最后毫无所获。

★一切都会过去。

★失败者无法忍受一两次的失败,结果不得不忍受长久的失败。许多障碍并不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自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每个人都难免要受到别人的讥讽,面对低度评估,你是勃然大怒,并试图报复,还是学会忍耐,默默改变,经过长期量变的积累,在别人的惊异的目光中,完成质变,相信你自己心中早有评断。要想成就一番伟业,没有耐性,不会隐忍,很难有所作为。

★人如果怕招灾惹祸的话,心里就会怀有畏惧之心,心里有这种畏惧之心,在做事的时候,就会小心谨慎,能够隐忍,同时也不断修正自己的品格。

★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守柔不争,得天庇护。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生在世,争什么?无非是争两样东西,一是争气,一是争利。争气,值得,但不可太盛;争利,不值得,也为人瞧不起。

★人可以圆滑但不可以虚伪,可以以退为进但不可以活的做作。

★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可我也有不听的权利。

★聋子的幸福由此可见一斑,它能让人听不见恶语。

★闲话是粉碎信心的毒药,是动摇理想的飓风。民间有一句俗语:“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能忍耐,则为祸始,能忍者,则是福端。

★能忍耐、克制,理智为先,则可以进天堂,否则,任由自己愤怒的情绪蔓延,则必定滑入地狱的深渊。

★如果我们能够抱着这种宁静而忍耐的心态来生活,那么你就真真切切抓住了天堂的阳光。反之,地狱就向你频频招手,在你进门的那一刹那,神会告诉你: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怨不得别人。

★唯我独尊,以自己的利益和感觉为生活准则的人,会因为无法忍耐不如意的境遇而走进地狱。相反,能够照顾别人的利益和感觉,能够忍耐当下的挫折的人,则会以快乐的心境走进天堂。

★忍激二字,是祸福关。

★我并不是个容易生气的人,这些小事还烦不到我。

★性燥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人往高处走,而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而低处纳百川。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往高处走的心态,又要有水往低处流的胸怀。或许把头低下,把优越感让给对方,人的品质才会更加高洁,人的才能也会步步得到提高。

★只要我们有一个镇定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去经受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的考验。★咬紧了牙关,死神也害怕地躲远了。

★人有时就喜欢自甘堕落,不思进取,没有血性,不能持之以恒地做成一些事情。★越是危急时刻,越需要坚忍,挺过去了就是柳暗花明,否则就必然山穷水尽。★人生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就是过早放弃。

★如果说世界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术就是“艰难困苦”了。

★如果在该吃苦的时候忍受不了吃苦,那么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就一定会吃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忍受吃大苦,那么到年老的时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记住!让人心烦的事,烂在肚子里一辈子也不能说!

★很多人都喊着活得太累,殊不知,这完全是由自己的心态造成的,懂得弯曲,一切顺其自然。认真做事,老实做人,得则得,不能得不争;当得没得,不急不恼;不当得而得,也不要,这才叫聪明人,活得轻松,悟得透彻。抹去滞重、苦涩的记忆,学会理性的淡忘乃是现代人驱赶烦恼、消化挫折、清除心理积淤的“洗涤剂”,是一种睿智的颖悟和超脱。

★一不辩白,二不生气,三埋头干事。成功的结果会解释一切,会说明一切,会证明一切。★不能忍者必然被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着,导致情绪失控,其实最后伤害的是自己。

★真正有本事的人善于忍耐,讲究运筹帷幄,厚积薄发,修于内而成于外,这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成功。

★只有那些利欲熏心极重,又迫不及待想成功的才回去沽名钓誉。极尽张扬之能事,虚妄于花拳绣腿,玩弄花招,得一时之逞,到最后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折腾,船倒帆折,一败涂地。

篇二:《学会忍耐与选择》

学会忍耐与选择

女儿三岁半时——

看见“读者”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美国心理学家作实验,找来一群孩子,告诉他们将会给他们糖吃,但是有几种选择:或者马上就吃,但只能吃一颗;或者等五分钟就可以有两颗;再或者二十分钟以后就可以有更多(大概是这个意思)。结果大部分孩子选择了马上就拿,有一些孩子选择了等五分钟,只有少数的孩子选择了等二十分钟。据说心理学家后来对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二十年的跟踪,结果发现,越是会等待的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就越是平静、成功和快乐。

正好渔夫从比利时带回了那里的手工巧克力——插一句:比利时的手工巧克力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我想玩笑下,就对女儿说:“如果现在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到散步回来吃就可以吃两颗,你选吧。”没想到的是女儿沉默了许久,问:“我如果明天再吃可不可以这一盒都给我呀?”我回答:“不行,如果明天再吃可以给你半盒,因为另外半盒是妈妈的。你还愿意等到明天么?”——实在不好意思,偶也爱极巧克力。不过我可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哦: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嘛。

女儿真的选了第二天再吃。

实话:那天晚上不止渔夫(迂腐!)批评我,我也感觉自己挺残忍——看着小小的人儿一遍一遍地打开盒子、深深地闻一闻味道、再轻轻地把盒子盖上„„

女儿未来是否会象心理学家实验的结果一样能够比别人更平静地生活我不知,但通过这件事我的确知道小孩子是可以学会忍耐和等待的,也能学会说话算话。

我认为“言必行,行必果”(对孩子来说就是“说话算话”)其实就是责任心的一种。忍耐和等待对于人生就更重要了,那是我们战胜人生种种磨难的武器。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把女儿当“人”。

当“人”之后很多事情就非常容易办了(嘿嘿,偶的确是懒妈妈和坏妈妈,不用您说,俺知了)。

那以后、除了成心磨练她的忍耐性还加上了让她“两难”的选择。比如她喜欢吃麦当劳,即使已经到了麦当劳的门口我依然会让她选:“吃麦当劳还是去买一盘故事磁带呢?或者我们去买一样玩具?”大多数情况她会选择后者——不选?不选就“勾引”她呗:“你可想好了啊,妈妈的钱买了麦当劳就不能买其他了,下个星期也不可以哦,得等到妈妈发工资。”或许她现在轻食物重“精神”的习惯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中养成的也未可知。而且我的确觉得学会选择和放弃对人生也很重要,同时,这个课程开始越早孩子的痛苦或许越小,您觉得呢?

贴心提示:

1、大人一定要说话算话。比如一次她放弃麦当劳去挑玩具时挑了一个200多元的玩具、即使我觉得那玩具是多么的不值、还是尊重了她的选择。(我亏透了哈?不过小孩子哪懂价钱啊!)

2、她喜欢挑玩具或故事磁带是因为我们经常跟她一起玩,到现在渔夫和我依然能跟她一起对出那些故事中的台词呢!——您的孩子呢?肯定也有她喜欢的场景,创造类似的场景并善用吧,收获的远不止是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篇三:《人生要学会忍耐》

人生要学会忍耐人生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欲望,是达不到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感情,是受不了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苦难,是躲不掉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许多伤痛,是让不开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闲气,是避不开的,所以需要忍耐。

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些一时痛快,后来又终身懊悔不已的事。你不是好欺负的,并不能证明你是强大的,当你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你就自然不是好欺负的了。后来,有谁敢轻视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吗?

忍耐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是人格与品质的至高境界,纵然不能凛然面对嘲讽,但能面对委屈。因为忍耐是人生中的一种理智,一种深邃,是感悟复杂人生的智慧。

篇四:《学会忍耐》

学会忍耐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每件事都去计较那么我们将会活得很累学会忍耐

无论什么事忍忍就过了学会忍耐

也许就学会了怎么去生怎么去活

篇五:《学会忍耐赢得人生》{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婆娑世界谈“堪忍”

有人说中国人最擅长“忍”术,这是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民族心理习惯。但是“忍”并不是懦弱,也不是毫无原则地退让,而是对不涉及原则的事不较真。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一些小事上没有必要处处斤斤计较,这是一种对生命的领悟,也是一种对人生的豁达。

季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厚,从前伤害过他的人,他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原谅,对此,季老甚至还有一套为他们“开脱”的理由:如果我处于他们的位置也未必能比他们高尚到哪里去。一种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了那些在“文革”中伤害他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其实,人活地世上难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千万不能对此耿耿于怀,应该有一种洒脱的心态。谁都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果事事都要分出高下,那只会让自己很累。其实,忍耐一下就会变得海阔天空。

佛学中有很多关于“忍”说法,将天地称作婆娑,意为“堪忍”。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活着都会觉得很委屈,因为民里都有股烦恼压抑其中,无倾吐。有人说,如果人生是一种痛苦,那么,为了夕阳西阳下那动人心魄的美,我宁愿选择痛苦。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痛苦的,但它逐渐给你带来好处。”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

其实,世间许多成就也就来源于忍。孔子的克已复礼是忍耐,他的思{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想至今在人间散发理性的光芒。刘邦取得胜利依靠的也是忍耐,终成汉高祖一代帝业;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司马受宫形著,《史记》是忍耐。

人生总是如此,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事业失败需要忍耐,事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难需要忍耐,经济合作需要忍耐,人际关系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忍耐是一种执著,忍耐是一种谋略,忍耐是一种意志,忍耐是一种修炼,忍耐是一种信心,忍耐是一种成熟人性的自人完善。所以明代禅宗憨山大师就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康下转身难。”

一个人学佛处处都是障碍,等于满地荆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荆棘丛中下脚下脚非常困难,但是一个决心做事的人,并不觉得太困难,充其量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呢?月明廉下转身难。要行人所不通行,忍人所不能忍,进入这个苦海茫茫中来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难做到的。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事情,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学会忍耐,在生命历程中实践忍耐,你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成就自己的人生。

篇六:《学会忍耐选择坚持》{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学会忍耐选择坚持

今天中午放学,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校门,心情也低落到了极点,学校里繁杂的工作,几乎让我精神崩溃,感觉自己最后的一点点精力即将被榨干。就在此时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厌恶之感。刚走几步,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映入眼帘,她是个中年妇女,身材已走型,精神也不佳,穿衣打扮显得很老气。她推了一个三轮车,车子摆了几瓶廉价的饮料和零食,显然她是想靠这些东西赚一些钱。她不会是......我在记忆中搜索着她的名字,她已举起手向我打招呼,动作有些生硬,嘴里说些什么我根本听不清。真的是她!我的高中同学。她曾经是个大美人,学音乐的。她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学校元旦晚会上的的表现,梳着一条又长又黑的长辫的她,正符合当年流行歌曲里小芳的形象,甜美的嗓音打动了无数少男的心。升入高三之后,她成绩优异,专业课顺利通过,在所有人看来她的前途一片光明。而在这时她却恋爱了,她的对象是空有一副皮囊,花言巧语的“浪荡公子”。两人的性格千差万别,这也注定了她失恋的结局。好景不长,她的目光开始呆滞,精神开始恍惚,继而开始胡言乱语,焦躁不安,到处乱跑,最后彻底疯掉。

我至今都不明白,她为什么会选择一条如此极端的道路,最后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如果她当时忍耐一下,当踏入大学的校门,她就会感慨自己怎会一叶遮目,不见森林。她大可以这样想:你抛弃我是你的损失,我会找一个知我、疼我的人,比你更优秀的的人。或许是因

为我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恋,所以不懂她的心痛。

十几年没见,她判若两人。我为她心痛,那个让她伤透了心的男人,说不定已忘记了她的名字,过着自己幸福或不幸福的日子,而她却因为一个不值得爱的人毁掉自己的一生。对于她的问候,我有些尴尬,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冲她笑笑,匆匆逃掉。

看看她,想想自己,虽然我的衣服不算光鲜,起码还能适应潮流,虽然没有多少钱,但还不用为生计担忧。虽然我的职业很繁忙,但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学会忍耐,选择坚持,当我们累时,挺一挺,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坚持一下,一定会看到柳暗花明的春天。

篇七:《学会忍耐的艺术》

必须学会忍耐的艺术

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必须学会忍耐的艺术,因为大自然的行为一向是从容不迫的;人是最软弱的动物,不论是谁即便有强壮的身躯和钢铁的意志,但人的忍耐力都是有限度的。决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人甚至于对亲人也不要相信。人们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保命是第一的。一个人在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最好是忍耐,有时要忍受你不能忍的东西。忍受是一个人获得精神平衡的基础,要忍不要着急。做人就是要外圆内方,方就是做人的正直,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宽容>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这种人自然也是人生的失败者,做人就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如果哪天有能力改变时局的话,决不遗弃任何人。情绪会时好时坏,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情绪高昂时,注意不要随意承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情绪低迷时,不妨鼓励自己,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过去。我要学会控制情绪,用自己的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要体察别人的情绪波动,学会宽容。想发作时,就屏住气从一数到五十,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一百。即使是最不能容忍的愤怒,也必须冷静地思考化解。或每次想发火时,把想说的话都写在纸上,然后扔掉,再写第二封,再扔掉„„一直写到心平气和为止。最重要的是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体贴对方。有时先想清后果就可以避免发火。一个人除非先控制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缺乏控制力的人,不管他智商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套用伟人的话说:“如果你不是比别人从精神上更强大,你凭什么去影响和驾驭他们”。个性是缔造成功及维持不败的基础,崇高正直的人格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遇事必须要养成轻松心情,自然放松但又注意力集中是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危机时沉稳冷静,是智慧的泉源,千万不要在盛怒时做任何事。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地对待别人。不管遇到什么不顺的事,一定要记住:“这件事迟早是会过去的”。失意不灰心,得意不忘形。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即使有一些非说不可的话,也应该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出来。智慧或学历并不能代替常识,对人的了解以及随机应变(一种能切合实际的人情世故)。每天计划所做的事,在每天晚上将明天要做的若干件最重要的工作列在记事本上,同时还按重要性编写,次日只要每完成一件工作就将它剔除,直到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为止。倘若仍有些工作尚未完成就将它列入次日的工作表之中继续执行下去。同时把必须要做的琐事,也不妨先做个记录,排出固定的顺序清单做清理,再利用零星的时间来完成它。这样较不会忘记做。反省每天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有一段独处的时光,每天除忙忙碌碌之外,腾出一些时间用来倾听别人的心声,沟通关系。另外花部分时间来思考未来的事情。每天在向瞌睡虫投降前进行一项特别的训练,晚上临睡前筹划问题,每次只考虑一家问题。这样入睡时也能思维,静坐冥想,带着勇气和诚实回想反{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省一天的所作所为,以便第二天有所借鉴,从而进步,吾日三省吾身。在行动中之所以能够对于一切事变都有应付的准备,那是因为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必定已作了长时间的沉思,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几乎都完全预先考虑过,每个问题都从多角度、多侧面反复衡量。稍微的疏忽都可能会带来不可原谅的恶果。任何一个人出色的人都会出现错误,而不凡之处只不过在于他能及早地发现错误和弥补漏洞。我们总不肯相信那深不可测的思想力量,多用头脑的人不管他的身份与地位如何总会得到最大的力量,世上有许多事有相通之处。

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必须带好最简单-----却又是人类曾经发明的最重要的工具------一支笔和一张纸,记下问题和答案。日常把散步当作运动,并不忘以使用过的纸张背面来书写。另外携带一本读的书,用最宝贵的时间读最有用的书。不升大学可以,不学习可不行,做事要有做事的常识和本领。

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工具为工作服务,人类的许多进步之所以产生,多半是由于什么人发明了一个更好的更有力的工具。从人类第一次拾起一块石头或是一根树枝当作工具的那一刻起,他便不可挽回地改变了他与他的环境之间的平衡„„尽管工具的数量还很多,它们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播开来并产生变化。然而随着它们数量的增加,它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具越多,变化的步伐越快。相信存在许许多多的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抱负和潜力都因经济上的困扰和工具上的欠缺而被扼杀了,

新技术将为人们提供表达自己的新手段。新技术不过是一种有助于解决特定问题的工具而已,它并不像某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是一个神奇的、万能的灵丹妙药。技术充其量只可能延缓对更基本变革的需要,任何技术运用到商业中的第一条规律是:运用在高效率的工作中的自动化技术将会提高它的效率;第二条规律是:自动化技术运用到低效率的工作中将会降低它的效率。

技术使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你本人不必非得是一个技术专家,但你必须接受技术,单单“应付”它是不够的。尽可能地了解与你有关的各种技术,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不会仓皇失措。技术所承担的角色就是要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效率。如果消极等待别人先利用技术,那么技术就是威胁,但如果用技术先发制人,设计出一些为客户增值的项目,那么技术则大有裨益。用技术来追踪客户反馈意见,并把它尽快转化这完善的服务。人是最主要的力量,知识和技术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才能跟上环境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步伐。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再好的技术也离不开管理,管理永远是第一位的,发展是七分靠管理,三分靠技术;技术领先是暂时的,管理的领先才可能使组织得到长足的发展。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真正的价值来源是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主要靠管理,有许多组织并没有什么高科技,有的只是高超的管理水平和艺术。一个组织能

够长久生存的最主要条件不是管理技术,而是信念,是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每天将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记得只能算人证,笔下成文就有了物证,勤笔免思。记录远比记忆要可靠的多。在记录时应注意必须把事情确切记录下来,千万不可事后凭空记录再来追忆,把重要的事情永远摆在首位。人们最在意的反而就是不成文的规矩。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必须带好简单--却又是人类曾经发明的最重要的工具--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记下问题和答案。不论参加什么会议或是做什么事情时都带上笔记本用于记录,将记笔记变成一种习惯,保持良好关系的先决因素是有完善的记录管理;平时读报纸、杂志、报告时,也把重点记在笔记本上,每周一定要找一天把一周重要的数字、事件誊写到另一本分门别类的笔记本里,以便查阅。不计较赚多少钱,但一定要知道每日花钱多少列明用途,一生中的每一笔进项,每一笔花销都清楚地记录在帐簿上,记帐上一种古老却又是最有效的经营门道。事无巨细都要记帐,在本子上标明某月某日在什么地方花费了多少钱,这些钱的用途是什么,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又怎么去的。以便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开支,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不放过一点利益和浪费、留心细节。节俭和守信为兴家之本,节俭在家庭生活中可养家、安家、兴家;节俭在工作中可以降低成本、价格,把对手挤出行业去。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多争取一元钱的生意,也许要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但节省一元钱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养成习惯每日记日记。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做好记录积累的工具:一支笔、一把剪刀、一本本子、一罐浆糊、一个卡片盒和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头脑,以及长期不懈的搜集、积累、研究、整理。把各项工作都写在笔记本上,把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每周必须做的事情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笔记本一页的正面,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了,只要一看笔记本上不同颜色的页面就一清二楚了,笔记本上该页的背面写着要做的工作的具体内容。不能在一张纸的范围内把想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就不能算精简扼要。依赖记录而不依赖记忆,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按期完成的机会。

永远不要害怕问,永远不要害怕问你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专家--------即使你以前从不认识他们,最好胆子大些,走到人家跟前,对他说:“你在干什么”,不要羞于开口,不要怕难为情;否则你就是自讨苦吃;每事问,不耻下问。不断提问,即使对看起来没问题的事也提问。有些人以常规论事,而问“为什么”?,我则以反方向来想而问“为何不”?。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应用知识;光有意志是不够的,还必须见诸行动。遇事顺着说,不起气,不管谈什么问题,光捡好听的说,保险不会出问题。和一个人谈话,谈及他本人然后耐心地去听;不管面对的是谁,是干什么的,做过什么,一定尽到自己的职责。一个人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要不断吸收新知,要不断吸收就必须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听少说,一只聪明的老猫头鹰栖息在一颗橡树上,看得越多说得越少,他说得越少,听到的越多,为什么我们不都像那只老鸟?猫头鹰,你看它好像是睡着了,但那只是一只眼闭着,而另一只眼却是睁着,瞪得大大的!这鸟儿对世事算计得很清楚,只要它盯住了猎物,一个俯冲,很少有从它爪子下逃生的。他的出击往往出乎意料。有时,他并不直接俯冲猎物,只在空中滑翔而过;有时,他一头扎向异地,你会感觉着傻得有点儿可笑。但是待他大获全胜班师回朝的时候,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事事处处都成为一个专家,不需要从零开始,精通一门技术不如交一个精通这门技术的朋友,如果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朋友,自己也就变成各式各样的专家了。当有任何需要完成而自己又无法做到的事情时,可以找专家来帮助处理。引进一个专家相当于送20个人出去深造。请帮个忙,目前面临着一项困难,能否给予协助。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服等软科学本领。

传统社会往往依赖一两个人来记住这个群体的历史和传统,而现代组织却需要用更好的方法来记录和传递他们的传说。把计算机笔记本作为你记笔记的新工具,就像你今天用的记事本一样,而且它能让你将所需要的私人和专业的资料统统随身携带。大部分人在试着组织一个长文件时,喜欢把每一页在桌上摊开,这样能够同时看到所有的内容——这用一台计算机很难做到,书和杂志由于阅读方便、便于携带,所以还不会被击败。如果将所有的信息都数字化,那就是另一个局面了。数字工具通过把各种懂得自己专业,但不一定懂得其他专业的专家汇集在一起,使得解决多维度、多变量的问题成为可能。信息工作是每门事业的核心,在更深层面上还有许多类似之处。获取、保留和从信息中获益的唯一措施就是放手使用信息技术。程序创新是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最好的竞争方式就是给员工以强大的信息工具,所谓力量,也就在于对信息的深入洞察。电脑笔记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管你往里面塞多少东西,它都不会变得更大或更重。

思维导图规则:

1、首先在纸的中心画一个彩图,这个彩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明确主题,并且刺激创意性思维,同时会强化记忆。

2、多用图画,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而且醒目,利于记忆。

3、以粗体字书写,这样更清晰,便于阅读,便于反馈。虽然书写时会多花点功夫,但因其便于复习,因此实际上能节省大量时间。

4、字词以线相连,这样形成一个基本框架结构。

5、多用单个的词语,这样每个词语间连接起来更自如,联想空间更大,更自由,更多变

6、多用各种颜色,同样是为了醒目,强化记忆。

7、大脑应尽可能地保持“自由”,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其创造性。任何关于事物应朝何处发展及是否应包括在思维导图中等方面的“思维”,都会直接使大脑创造性思维减速。

思维导图将消除普通笔记的一切弊端。{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听演讲用的思维导图:

建议在记笔记时用一张大一点的空白纸,这样能使你的大脑能看见思维所及信息的“全貌”。做笔记时,尤其是听演讲时的笔记,最重要的是要记下关键词及所需要的重要图像。还要记住,最终的结构在最后才会明了。因此,任何记下的笔记可能只是半成品,而不是最终的成品。最初记下的几句话在演讲的主题变得明晰之前,可能是杂乱无章的。要明确的是,称之为“乱”的定义只是相对“整洁”的笔记而言的。很多人喜欢草草而就,到处画满箭头,句子也不成行。传统意义中“整洁”的笔记,指那些按顺序且呈线型的方式组织的笔记。而这种“凌乱”只是视觉上的,而不是内容上的杂乱。

记笔记时,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视觉。那些看来“整洁”的笔记从信息角度讲,实则是杂乱的。在那些“整洁”的笔记中,关键信息是隐蔽的,被切割并混杂于一些不相干的词语中。而那些看来“凌乱”的笔记从信息角度看是整洁的。它们能即时地表明重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表示出交叉及对立的信息。当你最终完成思维导图之后,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它都会是整洁的。你往往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在另一张新的空白纸上最终完成一小时笔记的思维导图。重新组织思维导图是一个很有成效的练习过程,尤其是当你在学习阶段就很合理的组织的话,那么这个重组过程可以看作是首次的温习过程。

会议用的思维导图:

会议,尤其是那些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的会议,往往陷入这样的局面;每个人听别人讲话只是为等说话的人讲完话后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种场合,一些好点子往往被忽略或被遗忘了,时间也浪费了。最令人恼火的是,那些最终被接受的点子往往不是因为最好,而只是因为发言者叫嚷得最厉害或是某个重要人物。如果会议组织者运用思维导图的话,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在会议室中心的黑板上,以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写下讨论的中心议题及几个副主题。让与会者事先了解会议的内容,使他们有备而来。在每个人陈述完他的看法之后,要求他用关键词的形式,总结一下,并指出在这个思维导图上,他的观点可以从何处切入。

这种方法有以下好处:

1、每个人的发言都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来。

篇八:《学会忍耐》

學會忍耐(一)

孟子在他的「告天下篇」中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簡而言之,孟老夫子告訴我們有忍才能有得。這也和一句西方的箴言不謀而合,“英才不過是忍耐的別名”。

究竟如何理解“忍耐”呢?字典裡的解釋是“把痛苦的感情或內心的感受控制住不讓其表現出來”。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臥薪嘗膽”的故事了。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降伏,勾踐佯裝稱臣,為吳王夫差養馬,吳王患病,勾踐親口為其嚐糞,獲得信任,被放回國。回國後的勾踐體恤百姓,減免稅賦,並和百姓同吃同住。他還在頭頂掛上苦膽,經常嚐苦膽之苦,憶在吳國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練,勾踐終於一舉滅吳,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忍耐是一種才能

我們可以認真地想一想,為什麼要忍耐呢?從上邊的例子中我們已經可以看見一些端倪,因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不能忍耐而發脾氣,使得自己和他人產生很大分歧而失去理性和方寸,進而產生嗔恨和煩惱,其結果就是使得局面失控。所以說,忍耐是成功所必需的才能。

蘇軾曾經寫過一篇「留侯論」,主要是評價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著重提到了他的忍耐力。相傳張良逃亡到下邳後,有一天從一座橋上經過,遇見一位身穿素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橋下,對張良說:「孺子,下橋去把我的鞋子取來!」張良是大家子弟,聽了一驚,本想一笑走開,但見此老翁已經老邁,便強忍怒火,下橋為老翁取鞋,取後上橋雙手將鞋遞給老翁。老人伸出腳來讓張良替他穿上,張良本想發作,但一想都已經替他撿上鞋來,穿上又何妨呢。於是便替這個老翁穿上鞋,老人穿上鞋後一笑而去,張良感到很驚訝。老翁去了一里多又回身轉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五日之後一早在此等我。」張良覺得奇怪,跪而答應。五日後一大早,張良來到橋上,老翁已先到。老翁大怒,對張

良說:「與老人約定,為何遲到?回去吧,五日後早些來!」赴約,張良在雞鳴時前前往,可老翁又先在橋上。老翁怒容滿面地斥責張良:「為甚麼又遲到?五日後可要早來。」五日後,張良在半夜就到,過了一會兒老翁才來。這次老翁高興地說:「應該如此!」於是拿出一部書,對張良道:「讀了這部書,就可以當王者之師,十年後定能成功。十三年後你來見我,我是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天亮後張良取看此書,乃是《太公兵法》,從此時常讀誦。張良後來終於輔佐劉邦成了帝業。那位老人被後人稱為黃石公。

蘇軾在「留侯論」中寫到:張良被橋上黃石公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真正使得張良成功的並非完全由於一本《太公兵法》,而是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所以才能成就大事。黃石公可能認為張良才智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為什麼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並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僕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正是這份自然和淡定,使得張良在之後與秦始皇和項羽的對戰中,從沒有驚慌和發怒過。看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雖是百戰百勝,但隨隨便使用他的刀鋒,他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養那完整的刀鋒,把自己的精銳實力保養得很好,等待對方的衰弊,而這個策略就是張良制定的。

所以蘇軾總結到,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忍耐是一種素質

其實忍耐不僅僅是一種成功所必需的能力,更是一個人修養上的綜合體現。忍耐的背後是一種謙虛、寬容的人生態度;是一份顧全大局、息事寧人的平和;更是一股儲備能量、厚積薄發的勇氣。{如何学会忍耐切勿暴躁}.

清朝的曾國藩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範。他一生在官場上跌宕起伏,最後能夠在清廷中位列極品,就是他具有超強的忍耐力。他曾經說到,"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曾國藩就是憑著堅忍的毅力一路走來,從窮山僻壤的鄉村走入京城,從翰林院學士做到了三軍統帥的欽差大臣和太子太保,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受萬人景仰和愛戴。

曾國藩的忍耐力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十分突出了。二十四歲那年,曾國藩到長沙讀書,當時他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窗前。有個叫展大寬的同學來了,因為來得晚,書桌只好安排在牆角。有一天,展大寬突然衝著曾國藩吼道:"亮光都是從窗子照進來的,你憑什麼遮擋別人?"曾國藩聽了,沒有說什麼,一聲不響就把桌子挪開了。然而,展大寬仍不滿意。第二天,他趁曾國藩不在,競把自己的書桌挪到窗前,而把曾國藩的書桌移到牆角去了。曾國藩依然沒有爭辯,那以後他就一直在牆角的位置讀書。後來,曾國藩考中了舉人。展大寬很不服氣,便跑來尋釁,說:"你讀書的位置風水好,那本來是我的,讓你給奪去了。"這時,旁邊的同學看不過去了,為曾國藩抱不平,便對展大寬說:"書桌的位置不是你自己要換過來的嗎?"展大寬無理取鬧地說:"所以,他才奪了我的好風水!"那位同學說:"那你趕快搬回牆角吧,明年准能中舉。"同學們聽了都哄堂大笑,展大寬一臉狼狽。曾國藩在一旁和顏悅色地聽著,始終不發一言。忍耐是一種智慧。事實上,一切能忍、會忍、善忍的人的頭腦都是非常精

明的。他們往往忍得恰到好處,能以最佳的方式保護自我,恰如其分地躲避他人對自己的算計和傷害

其實,忍耐力不僅是英雄豪傑所應具備的特質,一般人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忍耐力。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某公司一個重要部門的經理要離職了,董事長決定找一位才德兼備的人接替這個位置,但應徵的人都沒有通過董事長的“考試”。

這天,一位30來歲的留美博士來應徵,董事長卻通知他凌晨3點去他家考試。這位青年如約去按了董事長家的門鈴,但是始終未見有人來應門,一直到8點鐘,董事長才讓他進門。

考試的題目是董事長口述的,董事長問他:“你會寫字嗎?”年輕人說:“會。”

董事長拿出一張白紙說:“請你寫一個白飯的‘白'字。”他寫完了,卻等不到下一題,疑惑地問:“就這樣嗎?”董事長靜靜地看著他,回答:“對!考完了!”

年輕人覺得很奇怪,這是哪門子的考試啊?

第二天,董事長在董事會上宣佈,這名年輕人通過了考試,而且是一項嚴格的考試!董事長說明:“一個這麼年輕的博士,他的聰明與學問一定不是問題,所以我的考試更難。”隨後又解釋說:“首先,我

考他犧牲的精神,我要他犧牲睡眠,凌晨3點鐘來參加公司的應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5個小時,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氣,看他是否能夠不發飆,他也做到了;最後,我考他的謙虛,我只考堂堂一個博士5歲小孩都會寫的字,他也肯寫。一個人已有了博士學位,又有犧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氣、謙虛,這樣才德兼備的人,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我決定任用他!”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走向成功不僅僅需要淵博的學識,更重要超過常人的忍耐力。

忍耐是一種大智慧

在佛教中,忍耐被提升到忍辱,對治我們根本的煩惱之一,貪嗔痴中的嗔,也就是嗔恨。菩薩修忍辱行,能度脫嗔恨之心。古人說:「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因為嗔恨心是無明業火。嗔心一發,人馬上就會怒火衝天,焚燒起來,就不顧一切,什麼罪惡言行,都可隨之發生。即把許多業障之門打開,犯下了彌天大罪也不知覺,在世間違反了國法人情,在冥冥中造諸惡業,將來受到果報。所以佛說:「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心中只圖報復、雪怨恨,不顧傷人害己,把過去所做的一切功德,善事好事,一筆勾銷,統統燒光,付之東流。嗔恨是根本煩惱之一,危害性很大。而且我們每個人嗔心習氣最深、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所以說學佛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每逢要發火的時候,要緊緊把住這個關口。要用最大忍力,不要令嗔心妄動放縱。

說到忍辱的法門,從淺至深,有五種不同。

第一、生忍:

每當被辱境界到來的時刻,無法迴避,無法抵抗,只好堅強起來把它忍耐下去,但是心裡感到煩惱難受,十分痛苦,故稱生忍。

第二、力忍:

篇九:《我学会了忍耐》

刮风了!一阵一阵怒吼声填满了天地,窗户左右摇晃着,发出刺耳的响声;晾在外面的衣服迎风飘舞。风真大!树叶满天飞舞,门前的小树早已被吹弯,小树没有怨言,它学会了什么?我默默思考着,回想起了往事

那一年我四年级,那天,我们照常期待着放学,老师好似不懂我们的心思,一点点慢慢讲,下课铃声早已过了,终于放学了。

我们一片乱哄,捡书包准备走,老师叫我们别急着走,还要布置作业。

这么晚还有作业我们一团糟。

老师布置了一堆作业后走了,留下我们一阵阵的怨言。

回到家后,我和妈妈诉苦:老师今天拖了堂,又布置了好多作业,今天晚上可不可以&&我没有继续说下去,低下了头,因为我看见妈妈的眼神不对,分明是充满了怒气的眼神,她的脸胀的通红,像马上就要喷发的火山,而我,正站在火山口上。

做学生连作业都不想做还算学生吗?火山爆发了,岩浆流到了我的脸上,悔恨的泪水下来了。忍!忍耐一下就做完了,你有发怨言的时间,早就熬过去了。

我一直做到十一点,终于忍耐着把困难战胜。我明白了:再大的困难一点点的做也就不难了,关键是你能不能忍耐着一点点去战胜。

风停了,小树立了起来,像凯旋归来的战士,它肯定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去战胜困难。大海忍耐了巨浪,拥有了宽阔;天空忍耐了闪电,拥有了辽阔;江河忍耐了鱼虾,拥有了豁然;月亮忍耐了繁星,拥有了静谧。

学会了忍耐,就能用发怨言的时间,去战胜困难,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