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𩂴字的意思

𩂴
𩂴
拼音shè 注音ㄕㄜˋ 简体部首雨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4画
五笔FGMI 仓颉MBDB 郑码FVFL 结构上下 统一码290B4 笔顺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丨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𩂴字UNICODE编码U+290B4,10进制: 168116,UTF-32: 000290B4,UTF-8: F0 A9 82 B4。

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𩂴

漬【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𠀤音胔。《說文》漚也。

浸漬也。《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獸死也。《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漬【卷十一】【水部】

漚也。从水責聲。前智切〖注〗洓,古文。

说文解字注

(漬)漚也。謂浸漬也。古多假爲骴字。公羊傳大瘠。禮記注引作大漬。公羊傳。瀸者何。漬也。衆殺戍者也。周禮蜡氏。掌除骴。故書骴作脊。鄭司農云。脊讀爲漬。謂死人骨也。漢志。國亡捐瘠。孟康曰。肉腐爲瘠。按骴漬脊瘠四字、古同音通用。當是骴爲正字也。从水。𧵩聲。前智切。十六部。